字好书
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 其一

《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8:15:07

诗句

西风几载动边尘,不见长平奉国珍。

汗浃历时嘶石马,锋销何日铸金人。

消磨日月平生志,惭愧烟霞自在身。

天意不关人事倦,新醅小漉葛头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5:07

原文展示

西风几载动边尘,不见长平奉国珍。
汗浃历时嘶石马,锋销何日铸金人。
消磨日月平生志,惭愧烟霞自在身。
天意不关人事倦,新醅小漉葛头巾。

白话文翻译

西风已经吹动边疆的尘土好几年了,但长平的国宝却不曾见到。
汗水浸透了时光,马嘶的声音在石头上回响,
何时才能铸造出金人来抵御敌人呢?
日月在消磨我的志向,我对烟霞的洒脱感到羞愧。
天意与人事无关,我已感到疲倦,只能喝着新酿的酒,戴着葛头巾。

注释

  • 西风:指秋风,象征着战乱与岁月的流逝。
  • 长平:指长平之战,象征着国家的珍贵遗产和历史的悲痛。
  • 汗浃:形容汗水湿透,表现出艰苦的付出。
  • 石马: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沉重。
  • 锋销:指武器的锋利失去,暗示国家的衰败。
  • 新醅小漉:指新酿的酒,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赵国与秦国在长平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赵国惨败,导致历史上对国土的深刻影响。诗中提及此战,表明了国家遭受外敌侵扰的痛苦。
  • 葛头巾:古时人们常用葛布做头巾,象征着一种朴素和安逸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惟德,号耳溪,宋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历史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辰年(公元1128年),正值宋金战争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战争造成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个人理想的失落。

诗歌鉴赏

岳珂的《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反思。全诗以“西风”开篇,带出了边疆战乱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大环境的压迫感。接下来的“长平奉国珍”则通过历史典故,勾勒出国家的珍贵与悲痛,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不堪。

“汗浃历时嘶石马”一联,诗人通过马的嘶鸣,暗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此处用词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战场的残酷场景之中。而“锋销何日铸金人”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焦虑,表现出对国家强盛的渴望,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后面的两联,诗人自我反思,表示在日月流逝中,个人的理想与抱负逐渐被消磨,感到羞愧与无奈。最后以“新醅小漉葛头巾”收尾,体现出一种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接受。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悲壮中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几载动边尘:西风已吹动边境的尘土多年,暗示战乱已久。
  2. 不见长平奉国珍:长平之战后,国宝不再,表明国家的凋零。
  3. 汗浃历时嘶石马:长久的战斗中,汗水浸透,马嘶声不断,象征战争的艰辛。
  4. 锋销何日铸金人:何时才能铸造出金人,象征着对强兵的渴望。
  5. 消磨日月平生志:时间在消磨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感慨人生的无常。
  6. 惭愧烟霞自在身:对比烟霞的洒脱,感到自己的无能与羞愧。
  7. 天意不关人事倦:天意与人事无关,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疲倦。
  8. 新醅小漉葛头巾:最后以新酒和葛头巾作为生活的象征,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人”比作强兵,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渴望。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的手法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个人理想的失落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思考,最终将目光转向平淡的生活,展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接受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战乱与时光的流逝。
  • 长平:历史的悲痛,代表国家的珍贵与遗憾。
  • 汗水:奋斗与牺牲的象征。
  • 金人:象征强盛、武力与希望。
  • 烟霞: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平”指的是: A. 一场战争 B. 一种生活态度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天气现象

  2. 诗中提到的“新醅小漉”象征着: A. 战争的痛苦 B. 朴素的生活 C. 失落的理想 D. 人生的无奈

  3. 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态度是: A. 希望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懊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国破家亡之痛与个人的无奈感。
  • 《出塞》 by 王昌龄:同样描绘了边疆的战争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岳珂的《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岳珂的诗更偏向于个人的感慨与淡泊,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为悲壮,表达出对国家的痛心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岳珂诗文集》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冯翊次韵邵子文寄赠之什 酬赠黄倅 守官长道之岷南过马务寨示知寨石殿直 登第示同年 秋试锁宿府学 思乡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 其二 泊小金山觉渡寺僧言建德知县桐庐知县婺州教授皆被召 闻有长沙之命 东轩即事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搬弄是非 僧人 包含抗的成语 兀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输税 四字头的字 BEC 拈花摘艳 攴字旁的字 才过屈宋 麻字旁的字 浇淳散朴 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倒果为因 延纳 柳暗花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