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3:39
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
在宜春苑外的楼阁上,正好可以倚靠着,雪意正浓。
雁的身影朦胧,与银屏上的小景相映成趣。
可惜无人能理解我此刻的相思之苦,昨夜的东风轻轻吹过。
梅花的花蕊应该已经红了,不知道在哪个富贵人家的锦字中呢?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公元1030年-约公元1110年),字叔原,号惭愧,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词风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作品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创作于宋代北方的一个冬季,诗人或许在特定的环境中,面临着寒冷的天气与内心的相思,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折射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开头的“宜春苑外楼堪倚,雪意方浓”勾勒出一幅典雅的冬日景象,诗人在楼上倚靠,周围白雪皑皑,仿佛在静静地思考。接下来的“雁影冥濛,正共银屏小景同”则通过雁的影子与银屏的映衬,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思绪飘渺,宛如那远方的雁影。
“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昨夜的东风似乎唤醒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但又无人与之共鸣,体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最后一句“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以梅花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寄托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期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兼具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在寒冷冬日中的孤独感。主题围绕着爱情与自然的交织,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深切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雪意方浓”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梅蕊应红”中的“梅”象征什么?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晏几道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晏几道的词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深邃,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女性内心的细腻与柔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