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时间: 2025-05-10 03:48:22

诗句

行乐尤宜少。

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也不记、金莲曾照。

老没太官糕酒分,把茱萸、便准登高了。

齐得丧,等嘻笑。

集无韩子潮州表。

数当时、南迁者众,北归人少。

赤壁玉堂均一梦,此岂蛮烟能夭。

与同叔、俱尝知道。

谁向进贤冠底说,画出来、不似眉山帽。

秋菊盏,献公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8:22

原文展示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行乐尤宜少。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也不记金莲曾照。老没太官糕酒分,
把茱萸便准登高了。齐得丧,等嘻笑。
集无韩子潮州表。数当时南迁者众,
北归人少。赤壁玉堂均一梦,此岂蛮烟能夭。
与同叔俱尝知道。谁向进贤冠底说,
画出来不似眉山帽。秋菊盏,献公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欢乐的珍惜。作者提到要少一些欢乐,回忆起听过的音乐,感叹岁月的流逝。四方的人都知道他已满头白发,不必再追问他最近的生活如何。他已不再记得当年金莲的美好。如今他再也无法享用太官的糕酒,只能在登高时佩戴茱萸。与朋友齐聚时,虽有丧失,但依然笑着相聚。提到当年南迁的诗人众多,而北归的人却寥寥无几。赤壁的玉堂如同一场梦,难道那蛮烟会使人迷失?与同叔曾经都知道,谁向进贤提到这件事,画出来的样子却不似眉山的帽子。秋菊的酒盏,奉献给献公的饮品。

注释

  • 行乐尤宜少:意为享乐应当有所节制。
  • 坡公:指苏轼,因其诗词而闻名。
  • 金莲:指的是美好的人或事物,古时女子的足部装饰。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佩戴以祈安康。
  • 赤壁: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梦幻。
  • 献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文,号云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刘克庄晚年创作,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终究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词作,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情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行乐尤宜少”便点明了主题,提醒人们在享乐中应保持节制,反映出一种对世俗欢乐的反思。接着,作者回忆起坡公的音乐,勾起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四海皆知的白发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整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比南迁与北归的诗人,反映出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赤壁的玉堂是历史的象征,梦境与现实交织,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最后,提及的“秋菊盏”则是对友情的珍惜与祝福,尽管人生苦短,但在与友相聚时仍可品味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乐尤宜少:告诫人们在享乐时应有所节制。
  • 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回忆起与苏轼共度的美好时光,长啸表达了内心的激荡。
  • 四海共知霜鬓满:众人皆知自己已年迈,白发是岁月的见证。
  • 莫问近来何妙:不必再追问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
  • 也不记金莲曾照:已不再记得年轻时的美好与风光。
  • 老没太官糕酒分:年老后失去了年轻时的享乐。
  • 把茱萸便准登高了:在重阳节佩戴茱萸,象征健康长寿。
  • 齐得丧,等嘻笑:即使经历了失去,仍然保持欢笑。
  • 集无韩子潮州表:提到当年南迁的韩愈,反映诗人的孤独。
  • 赤壁玉堂均一梦:赤壁的存在如同梦境般虚幻。
  • 与同叔俱尝知道:与同样经历的人分享彼此的洞见。
  • 谁向进贤冠底说:关于文学与历史的讨论。
  • 画出来不似眉山帽:比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秋菊盏,献公釂:秋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献给友人的祝酒。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壁玉堂均一梦”,将历史的辉煌比作梦境。
  • 对仗:全词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为精炼。
  • 拟人:在“霜鬓满”中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特征。

意象分析

  • 霜鬓: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洞箫:代表着音乐的美好与情感的共鸣。
  • 茱萸:寓意着健康与长寿,承载着传统的文化。
  • 秋菊: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在困境中依然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坡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苏轼
    • C. 陶渊明
    • D. 李白
  2. “行乐尤宜少”的意思是?

    • A. 享乐应多
    • B. 享乐应少
    • C. 享乐不重要
    • D. 享乐是必须的
  3. 诗中提到的“赤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历史的辉煌
    • C. 自然的美
    • D.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为沉重,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传神 渔家 蔬圃 怀旧六首 其四 送佛照光老赴径山 寄子虡 与儿辈泛舟游西湖一日间晴阴屡易 舍东追凉 开岁愈贫戏咏 老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火不兼容 令人钦佩 斗筲之人 适逢其会 鼓字旁的字 玉质 反码 日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丈夫女 巍冠博带 君子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猪仔议员 反犬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