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8:22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
作者:刘克庄 〔宋代〕
行乐尤宜少。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也不记金莲曾照。老没太官糕酒分,
把茱萸便准登高了。齐得丧,等嘻笑。
集无韩子潮州表。数当时南迁者众,
北归人少。赤壁玉堂均一梦,此岂蛮烟能夭。
与同叔俱尝知道。谁向进贤冠底说,
画出来不似眉山帽。秋菊盏,献公釂。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欢乐的珍惜。作者提到要少一些欢乐,回忆起听过的音乐,感叹岁月的流逝。四方的人都知道他已满头白发,不必再追问他最近的生活如何。他已不再记得当年金莲的美好。如今他再也无法享用太官的糕酒,只能在登高时佩戴茱萸。与朋友齐聚时,虽有丧失,但依然笑着相聚。提到当年南迁的诗人众多,而北归的人却寥寥无几。赤壁的玉堂如同一场梦,难道那蛮烟会使人迷失?与同叔曾经都知道,谁向进贤提到这件事,画出来的样子却不似眉山的帽子。秋菊的酒盏,奉献给献公的饮品。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文,号云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刘克庄晚年创作,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终究短暂的感慨。
《贺新郎·行乐尤宜少》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词作,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情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行乐尤宜少”便点明了主题,提醒人们在享乐中应保持节制,反映出一种对世俗欢乐的反思。接着,作者回忆起坡公的音乐,勾起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四海皆知的白发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整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比南迁与北归的诗人,反映出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赤壁的玉堂是历史的象征,梦境与现实交织,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最后,提及的“秋菊盏”则是对友情的珍惜与祝福,尽管人生苦短,但在与友相聚时仍可品味生活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坡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行乐尤宜少”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赤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的作品,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为沉重,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