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21
宁夏三边要,防秋万里屯。
营移千帐白,马饮一河浑。
但觉旌麾静,真看节钺尊。
军容同细柳,知不负君恩。
这首诗描绘了宁夏边疆的防务情况,秋天来临,驻军万里屯驻。营地转移,帐篷如雪般洁白,马儿在浑浊的河水中饮水。静看旌旗飘扬,真正感受到节令和权威的尊重。军容如细柳般柔和,知晓自己不辜负君主的恩德。
作者介绍:毛师柱,清代诗人,在文学上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军旅生活和边疆情怀,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边疆防务紧张时期,诗人以军旅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军人的忠诚之心。
《兵过》以宁夏边防为背景,描绘了秋季的驻军生活。诗歌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防守,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务的重视。前两句通过对“万里屯”和“千帐白”的描写,展示了军队的规模和严整的营地,体现出一种雄壮的气势。接下来的“马饮一河浑”,则通过细节描写,增添了景象的生动性,突显了驻军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但觉旌麾静,真看节钺尊”两句,既表明了军队的安宁,也暗含了对统帅的尊敬,体现出军人的忠诚和对领袖的信任。而最后一句“军容同细柳,知不负君恩”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细柳比喻军容,传达出军队虽柔和却依然不失威严的形象,表达了军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感激。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边疆军旅的生活与心态,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军队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边疆防务的重视,以及军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感恩,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军旅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A. 宁夏
B. 四川
C. 山西
“营移千帐白”中的“千帐白”指的是什么?
A. 帐篷洁白
B. 军队人数
C. 风景如画
诗中是用什么比喻军容的?
A. 苍松
B. 细柳
C. 大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毛师柱的《兵过》更多地侧重于军队的生活状态和对君主的感恩,而杜甫则关注战争的残酷与百姓的苦难。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