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时间: 2025-05-03 16:34:54

诗句

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

古寺迟春景,新花发杏园。

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

拂雨云初起,含风雪欲翻。

容辉明十地,香气遍千门。

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4:54

原文展示:

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
古寺迟春景,新花发杏园。
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
拂雨云初起,含风雪欲翻。
容辉明十地,香气遍千门。
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亭子里悠闲地眺望,远处近处都能看到秦地的源头。古老的寺庙在春天的晚景中显得格外宁静,新开的杏花正盛开在园中。花瓣轻薄而蕊密,树枝上的花朵姿态优雅而繁盛。细雨刚刚拂起,云层初现,似乎风中带着雪要来临。花容的光辉映照十方,香气飘散到千家万户。我希望这些花不要像桃李那样随意,芳香和美丽不必用言语去表达。

注释:

  • 江亭:江边的亭子。
  • 秦源:指秦地的水源,含有对远方的思念。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历史和文化。
  • 杏园:种植杏树的园子,春天开花时分外美丽。
  • :花萼,指包裹花蕊的部分。
  • 素姿:洁白的姿态,形容花的颜色和形态。
  • 拂雨:轻轻地挥动或飘动的雨。
  • 容辉:花的容貌和光辉。
  • 芳菲:芬芳的花朵,通常指春天的花。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桃李”常用来比喻名声与荣华,诗人在此表达对杏花的独特情感,强调其内在的芬芳与美丽不是用言语可以描述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弘亮,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春景和花卉。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在江亭上写下这首诗,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花开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通过描绘杏花盛开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江亭闲望处”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远近见秦源”引发思绪,古寺与春景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诗中对杏花的细致描写,使用了“轻蕊密”和“素姿繁”,使读者能感受到杏花的娇美与丰盈,仿佛能嗅到那扑鼻的香气。最后几句“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则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不希望它们被世俗所困扰,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给人以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亭闲望处:在江边亭子悠闲观看的地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远近见秦源:远处和近处都能看到秦地的水源,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眺望与思考。
  3. 古寺迟春景:古老的寺庙在春天晚期的景色,增添了历史感。
  4. 新花发杏园:新的杏花在园中盛开,生动描绘春天的美丽。
  5. 萼中轻蕊密:花萼中蕊儿轻巧而密集,强调花的精致美。
  6. 枝上素姿繁:树枝上花姿洁白而繁盛,生动地展现杏花的美丽。
  7. 拂雨云初起:雨刚开始轻轻拂动,云层刚刚出现,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8. 含风雪欲翻:似乎风中携带着雪,寓意春天的不稳定。
  9. 容辉明十地:花的光辉明亮,照耀四方,表现了花的美丽和影响力。
  10. 香气遍千门:芬芳的香气飘散到千家万户,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11. 愿莫随桃李:希望这些花不随桃李而去,强调对内在美的追求。
  12. 芳菲不为言:花的芳香和美丽无需言语来表达,传达了深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杏花的美丽比作无言的芳香,隐喻内心的感受。
  • 对仗:如“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花的美丽赋予生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美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思索,强调生命的美好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亭:象征宁静与思绪。
  • 古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杏花:春天与生命的象征。
  • 香气:生命的芬芳与内在的美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源”指代什么?

    • A. 一条河流
    • B. 秦地的水源
    • C. 一个城市
    • D. 一座山
  2. 诗人希望杏花不应如何?

    • A. 随风飘散
    • B. 随桃李
    • C. 随雨而落
    • D. 随雪而飞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感悟,但周弘亮更侧重于对杏花的细致描写,而白居易则关注于草的生机与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意境上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书轩 不到东西二林 自黄州还江州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次韵王巩见寄 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 再赋葺居三绝 雎阳五老图 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郁肉漏脯 青字旁的字 碌碌庸才 蒉桴 著书立说 泾水 皿字底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峭诋 筚门闺窬 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熏掘 逞怪披奇 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慎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