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4:54
江亭闲望处,远近见秦源。
古寺迟春景,新花发杏园。
萼中轻蕊密,枝上素姿繁。
拂雨云初起,含风雪欲翻。
容辉明十地,香气遍千门。
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
在江边的亭子里悠闲地眺望,远处近处都能看到秦地的源头。古老的寺庙在春天的晚景中显得格外宁静,新开的杏花正盛开在园中。花瓣轻薄而蕊密,树枝上的花朵姿态优雅而繁盛。细雨刚刚拂起,云层初现,似乎风中带着雪要来临。花容的光辉映照十方,香气飘散到千家万户。我希望这些花不要像桃李那样随意,芳香和美丽不必用言语去表达。
本诗中提到的“桃李”常用来比喻名声与荣华,诗人在此表达对杏花的独特情感,强调其内在的芬芳与美丽不是用言语可以描述的。
作者介绍:周弘亮,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春景和花卉。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在江亭上写下这首诗,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花开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通过描绘杏花盛开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江亭闲望处”引入,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远近见秦源”引发思绪,古寺与春景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诗中对杏花的细致描写,使用了“轻蕊密”和“素姿繁”,使读者能感受到杏花的娇美与丰盈,仿佛能嗅到那扑鼻的香气。最后几句“愿莫随桃李,芳菲不为言”则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不希望它们被世俗所困扰,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细腻,给人以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内在美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杏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思索,强调生命的美好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秦源”指代什么?
诗人希望杏花不应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感悟,但周弘亮更侧重于对杏花的细致描写,而白居易则关注于草的生机与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意境上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各自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