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泛舟经岳阳长沙 其二

《泛舟经岳阳长沙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7:40:29

诗句

黄芦岸侧黄陵下,雨湿天低水交泻。

灵旗暗逐往来风,人间那识苍梧野。

倾心奉君无二心,抚弦断绝悲人琴。

相望不尽泪中血,零落可知湘水深。

湘东更有蒙谗客,憔悴千年滞冤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40:29

原文展示:

黄芦岸侧黄陵下,
雨湿天低水交泻。
灵旗暗逐往来风,
人间那识苍梧野。
倾心奉君无二心,
抚弦断绝悲人琴。
相望不尽泪中血,
零落可知湘水深。
湘东更有蒙谗客,
憔悴千年滞冤魄。

白话文翻译:

在黄芦岸边,黄陵山下,
雨水湿润,天低水流交汇。
灵旗在风中暗暗飘动,
世人怎会理解苍梧的荒野?
我倾心只为君,无二心意,
抚弦之声断绝了悲伤的琴音。
眼中泪水与鲜血无尽相望,
零落的花瓣让人知晓湘水深。
湘东还有那些被谗言所害之客,
他们的冤屈千年难以释怀。

注释:

  • 黄芦岸: 指的是长江沿岸的黄芦草丛,具有地域特点。
  • 黄陵: 指的是黄陵山,古代帝王的陵墓,象征权威。
  • 灵旗: 鬼神的旗帜,这里指代神秘的力量。
  • 苍梧: 古代神话中的山,象征荒凉和悲伤。
  • 倾心奉君: 形容对君主或朋友的忠诚与奉献。
  • 抚弦: 弹琴,象征艺术和情感的表达。
  • 湘水: 指湘江,象征悲痛和思念。

典故解析:

“苍梧”是古代神话中提到的地方,常与隐逸和悲伤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故土和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蒙谗客”,指那些被冤屈的人,暗示历史上的纷争与政治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澄,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关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岳阳、长沙时,受到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历史冤屈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芦岸边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陶澄对历史、友谊和忠诚的思考。开篇的“黄芦岸侧黄陵下”将读者带入一个湿润、阴郁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惆怅。接下来的“灵旗暗逐往来风”,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

中间部分“倾心奉君无二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忠诚与深厚情感,而“抚弦断绝悲人琴”则通过音乐的象征,传达了失去与悲伤的主题。最后几句将诗歌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湘江深邃的描绘,表现了历史的重量和人心的悲苦。

整首诗曲折而深沉,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陶澄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黄芦岸侧黄陵下, - 描绘地点,营造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景象。
    2. 雨湿天低水交泻。 - 通过天气状况加深情感,暗示诗人的忧伤。
    3. 灵旗暗逐往来风, - 灵旗的描写引入神秘感,象征着隐秘的情感。
    4. 人间那识苍梧野。 - 质疑世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理解。
    5. 倾心奉君无二心, - 强调对友人的忠诚。
    6. 抚弦断绝悲人琴。 - 弹琴象征情感的表达,断绝了悲伤的乐曲。
    7. 相望不尽泪中血, - 通过泪水与血的结合,表现深刻的悲痛。
    8. 零落可知湘水深。 - 零落的花瓣象征着湘水的深邃,暗示历史的沉重。
    9. 湘东更有蒙谗客, - 反映历史上被冤屈的人的悲惨遭遇。
    10. 憔悴千年滞冤魄。 - 表达对历史冤屈的不满与同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 “泪中血”,将情感与痛苦结合,富有冲击力。
    • 拟人: “灵旗暗逐”,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 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友人的深情,传达了忠诚与孤独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黄芦: 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灵旗: 代表着神秘与情感的引导。
  • 湘水: 象征历史的深邃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芦岸”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沿岸
    B. 黄河沿岸
    C. 滇池边

  2. “倾心奉君无二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忠诚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国家的忠诚

  3. 诗中“灵旗暗逐往来风”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岳阳楼》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陶澄《泛舟经岳阳长沙》 vs. 杜甫《登岳阳楼》
    • 两首诗均描绘了岳阳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但陶澄更多地体现个人情感,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国家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留卢秦卿(一作司空曙诗) 闻吹杨叶者二首 送张光归吴 留别常著 登丹阳北楼(一作张继诗) 闻蝉寄友人(一作李端诗) 咸阳西楼别窦审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先字旁的字 忧国忘家 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残灯末庙 宝窗自选 钟开头的成语 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一班一辈 莫辨楮叶 走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白水真人 考中 包含恙的词语有哪些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伺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