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8:57
水调歌头·客问矩山老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客问矩山老,何事得优游。
追数平生出处,为客赋歌头。
三十五时侥幸,四十三年仕宦,
七十归休。
顶踵皆君赐,天地德难酬。
书数册,棋两局,酒三瓯。
此是日中受用,谁劣又谁优。
寒则拥炉曝背,暖则寻花问柳,
乘舆狎沙鸥。
知足又知止,客亦许之不。
客人问年老的矩山先生,您为何能如此悠然自得。
我追溯自己一生的经历,便为您作这首歌。
在三十五岁时我曾侥幸得志,四十三年间我在仕途上奔波,
七十岁时我终于归隐休息。
我的一切都得自于君王的恩赐,
而天地之间的德行却难以回报。
我有几本书要读,玩几盘棋,喝三杯酒,
这是我日常生活的乐趣,谁又优谁又劣呢?
寒冷时我就围着炉火取暖,温暖时我就去寻花问柳,
乘车去亲近沙鸥。
知足而又知止,客人也赞同我的想法。
徐经孙(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词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与雅致。
《水调歌头·客问矩山老》是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写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诗中融合了对自己经历的总结与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在晚年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经历的沉思。
这首诗通过友人对矩山老的提问引出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从仕途回归平淡生活的心境。诗中不仅有个人的经历,还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用简单的生活场景,如读书、下棋、饮酒等,表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在繁忙的仕途中,诗人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最终选择了归隐,体现了对官场名利的超脱与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诗中的“寒则拥炉曝背,暖则寻花问柳”描绘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感和生活的随和,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彰显了宋代文人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强调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反思社会与人生,传达出对名利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建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视。
诗中“寒则拥炉曝背”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名利
B. 知足常乐
C. 忙于应酬
“顶踵皆君赐”中的“君”指代什么?
A. 自然
B. 君王
C. 朋友
诗人在七十岁时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
A. 继续仕宦
B. 归隐休息
C. 旅行四方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月亮的赞美。而徐经孙的这首则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亲近。两者都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