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子思訦赴江西庾幕

《长子思訦赴江西庾幕》

时间: 2025-05-03 22:56:51

诗句

三年永丰簿,两载半临川。

纳满无多日,奇逢有二天。

临民须近厚,减价要重蠲。

莫道违离远,常如在膝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6:51

原文展示:

长子思訦赴江西庾幕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三年永丰簿,两载半临川。
纳满无多日,奇逢有二天。
临民须近厚,减价要重蠲。
莫道违离远,常如在膝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前三年在永丰的日子,是多么漫长,而在临川的两年半又是多么短暂。眼看要离别的日子即将到来,不禁感叹时光飞逝。临川的民众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减轻负担,帮助彼此。不要以为离别就一定要远去,其实心中所爱,时常在眼前。

注释:

  • 永丰簿:指的是作者在永丰的工作和生活,时间长达三年。
  • 临川:指作者在临川的两年半岁月。
  • 纳满:即将完成某项任务。
  • 奇逢:意外的相遇。
  • 重蠲:减轻负担或免除费用。
  • 膝前:比喻亲近,常常在身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经孙(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情、自然和社会生活,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徐经孙任职江西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临川百姓的关怀。诗中融入了他对即将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真挚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永丰簿”和“临川”两个地点,交织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迁,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离别的惆怅。诗中提到的“纳满”和“奇逢”,不仅表明了即将完成任务的心情,也暗示了与亲友重逢的期待。接下来的“临民须近厚,减价要重蠲”,更是对社会关系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最后一句“莫道违离远,常如在膝前”,将离别与亲近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深刻表达了作者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缠绵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永丰簿:描述作者在永丰工作的岁月,暗示时间的漫长。
  2. 两载半临川:转而提到在临川的相对短暂的时光,形成时间的对比。
  3. 纳满无多日:即将完成的工作,带来一丝焦虑。
  4. 奇逢有二天: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充满希望。
  5. 临民须近厚:强调民众团结的重要性,表达社会责任感。
  6. 减价要重蠲:呼吁减轻负担,体现对人民的关怀。
  7. 莫道违离远:劝诫不要因为离别而感到绝望。
  8. 常如在膝前:即使远离,心中所爱依然在身边,情感依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永丰簿”与“临川”,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常如在膝前”,隐喻心中思念的亲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乡土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展现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心,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性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永丰:象征着勤劳和责任。
  • 临川:象征着温暖与亲切的乡土情怀。
  • 膝前:象征着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永丰”指的是: A. 作者的故乡
    B. 作者工作的地方
    C. 诗歌的主题

  2. “常如在膝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离别的痛苦
    B. 心中所爱的亲近感
    C. 对未来的期待

  3. “减价要重蠲”意味着: A. 加重负担
    B. 减轻负担
    C. 没有负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经孙的诗歌更关注于人际关系和民生,而李白则是更为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两者虽然在风格上有差异,但都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立秋醵饮口占二首 其一 归侨邱卫材先生赋易卦吟征题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霙儿参加海军即将远行赋此为别 横吹曲辞。折杨柳 汉槐 示友 高楼篇 独游 其四 独游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生字旁的字 兢惶 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争妍斗奇 死地 口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勤劳勇敢 秉笔太监 狧穅及米 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纫兰 包含魋的词语有哪些 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鹤乘轩 众喣山动 恬敏 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