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2:05
病中有感
作者: 徐经孙 〔宋代〕
习懒多成病,旬馀久覆杯。
帐中闻燕语,瓶里看花开。
医已肱三折,愁来肠九回。
何时得疏散,屐齿印苍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懒惰而导致健康问题的感慨。在病中,懒惰使我多病,已经有十天多了,杯子都覆在桌子上。帐篷里听见燕子的鸣叫,瓶子里看见花儿盛开。医生已经让我肱骨折了三次,愁苦又让我肠胃翻腾不已。什么时候才能放松心情,走出门外,踏上青苔留下鞋印呢?
徐经孙,字子英,号竹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抒发情感。
此诗创作于诗人因病卧床之际,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及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燕鸣、花开的描写,展现出病中对春天生机的向往与无奈。
《病中有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无奈和对生机的渴望。开篇的“习懒多成病”,直接点出病因,展现了懒惰对健康的侵蚀,紧接着“旬馀久覆杯”更是将病态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虽身处病榻,却仍能听见燕子的鸣叫、看见瓶中花开,体现出一种对外界生机的敏感。
“医已肱三折”一句,生动描绘了医生的频繁治疗,但也暗示了病情的严重与反复无常。而“愁来肠九回”则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的烦恼与愁苦,情感深沉而真切。最后一句“何时得疏散,屐齿印苍苔”,以问句结尾,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健康、回归自然生活的强烈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个人病痛的深切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命与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人性化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病痛的描绘,表现了人对于健康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在逆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诗中“习懒多成病”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人在病中主要感受到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