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2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
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
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这泉水太过清澈,终究不能养活细小的鱼鳞。
那么清澈又有什么益处呢?只会使得内心空虚而贫乏。
明亮的星辰难以隐藏其色彩,美玉又怎能潜藏其珍贵呢?
未曾及到黄陂的规模,滔滔的水流又怎会有渡口?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惟忠,号惟之,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曾任宰相,屡次参与政治,因而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李德裕的诗歌风格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表达深邃的哲思。
《惠泉》作于李德裕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清澈泉水的思考。在他看来,过于清澈的泉水虽然美丽,却无法滋养生命,寓意着一种对过于追求表面清澈的反思。
《惠泉》通过对泉水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泉水的清澈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但这种理想状态却无法滋养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终不畜纤鳞”,意味着过分纯粹的事物往往缺乏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清澈的意义,认为过于清澈的境地使内心感到空虚,反而导致贫乏,这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深刻质疑。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的句子则强调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即使是美丽的事物,也难以隐藏其内在的光彩,唯有真实的存在才具备珍贵的价值。最后,诗人以“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结尾,象征着广阔的生命与无限的可能,提醒人们追求表面美丽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丰盈。
整首诗在清新中透着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清泉的描写,探讨了表面美与内心充实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在的真实与丰富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清澈泉水的赞美
b) 对表面美的质疑
c)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明玑”指的是什么?
a) 鱼
b) 星星
c) 美玉
诗中“未及黄陂量”意指什么?
a) 水流的宽广
b) 生命的丰盈
c) 清澈的泉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