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3:14
江南积雨叹
作者:施肩吾 〔唐代〕
人厌为霖水毁溪,
床边生菌路成泥。
雨师一日三回到,
栋里闲云岂得栖。
人们厌倦了雨水淹没溪流,
床边长出青苔,路面变得泥泞。
雨神一天三次光顾,
屋檐下的云朵又怎能安静栖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雨师”是古代民间信仰中掌管雨水的神祇,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界的无常和人们的无奈。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承惠,号肩吾,生于晚唐。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江南积雨叹”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江南地区连绵的雨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连绵细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首句“人厌为霖水毁溪”直接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厌倦,水流的泛滥不仅破坏了溪流,还有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床边生菌路成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具体影响,床边的青苔和泥泞的道路象征着生活的困扰与不便。
第三句“雨师一日三回到”,引入了自然的力量,雨神频繁降临,显示出雨水的不可控性和强烈的侵袭感。最后一句“栋里闲云岂得栖”则带有一丝无奈与幽怨,闲云本应安静栖息在屋檐下,但因连绵的雨水而无法安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浓厚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深刻感悟与无奈,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活境的深切体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无奈与生活困境的感慨,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师”指的是谁?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床边生菌路成泥”中“菌”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江南积雨叹》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