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43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在柳树遮蔽的清澈水路上,春天在狂风暴雨中渐行渐远,留下一片新绿。千里之外的潇湘,葡萄正值丰收,谁能解我乘舟欲去的心情?又有燕子在桅杆上停留,与我低语。小船飞来,带起一阵尘土,随即歌唱着我新写的诗句。水波似箭,催促着橹声。黄陵祠下的山峰数不胜数。听湘娥的清曲结束后,究竟是为谁而伤感?行至东吴,春天已然暮去,江面宽阔,潮水平稳地流过。望着金雀的觚棱在空中翱翔。曾经的刘郎今日再度归来,问询那玄都的千树花是否依旧盛开。愁苦的心情,向那弦音诉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军事家。他的词多表达爱国情感和个人情愫,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逝去青春与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
《贺新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辛弃疾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伤。开头的“柳暗清波路”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随即转入“送春归猛风暴雨”,瞬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无情离去,反映出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千里潇湘葡萄涨”,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暗示着他希望逃离现状,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敏感,而“波似箭,催鸣橹”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急促与生命的短暂。临近尾声,诗人回忆旧友,感叹人生的变迁,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问玄都千树花存否”一句,既有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在风景描写与情感抒发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与青春的追忆,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深刻的哲思与情感的丰富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柳暗清波路”中的“柳”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在诗中,辛弃疾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欢喜 B. 哀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