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千秋岁

《千秋岁》

时间: 2025-05-04 01:58:11

诗句

柔肠寸折。

解袂留清血。

蓝桥动是经年别。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檀篆灭。

鸳衾半拥空床月。

妆镜分来缺。

尘污菱花洁。

嘶骑远,鸣机歇。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芳信绝。

东风半落梅梢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8:11

原文展示:

千秋岁
李之仪 〔宋代〕

柔肠寸折。解袂留清血。蓝桥动是经年别。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檀篆灭。鸳衾半拥空床月。妆镜分来缺。尘污菱花洁。嘶骑远,鸣机歇。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芳信绝。东风半落梅梢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离别的无奈。前几句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心痛,提到因情感而流淌的泪水,令人心碎。蓝桥的动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久远。春天的浮絮与秋天的虫鸣,暗示着季节的变迁,情感的交错与无尽的思念。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空床月下的孤独,妆镜上的缺口象征着心中缺失的爱。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密封的信件与香囊,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执念和追忆。东风轻拂,梅花上的雪已渐渐消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绝望。

注释:

  • 柔肠寸折:形容内心极为痛苦,像肠子被折断一样。
  • 解袂留清血:解开衣袖时留下一滴滴清泪,形容心中苦楚。
  • 蓝桥:指的是蓝色的桥,象征别离的地方。
  • 掩门春絮乱:春天的浮絮在门前飘荡,暗示着纷乱的思绪。
  • 欹枕秋蛩咽:秋天的虫鸣在耳边低吟,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檀篆灭:檀木香篆的熄灭,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 鸳衾半拥空床月:鸳鸯被子只半拥着空床和明月,表现出孤寂的状态。
  • 妆镜分来缺:妆镜的缺口暗示着心灵的缺失。
  • 嘶骑远:马嘶声渐远,象征着离去。
  • 鸣机歇:机声停歇,表现出一种静止的孤独感。
  • 密封书锦字:信件是用锦缎封好的,象征着珍贵的情感。
  • 芳信绝:芳香的信件已经断绝,表达了情感的断裂。
  • 东风半落梅梢雪:东风中的梅花上的雪已渐渐消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彦甫,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诗中常蕴含着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苦涩。李之仪在词中多描写离别、思念等主题,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千秋岁》正是他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抒发,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衰败,民生困苦,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心中难免对爱情与生活的无奈感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千秋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深刻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孤独。开篇的“柔肠寸折”便直击心灵,强烈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撕扯般的痛楚。接下来的描写,如“掩门春絮乱”与“欹枕秋蛩咽”,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思念与孤独。

在这首词中,李之仪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鸳衾半拥空床月”,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身边的空寂,更暗示了心中对爱人的渴望。整个词作在意境上非常丰富,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有秋天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

最后,诗的结尾“东风半落梅梢雪”,简单却意味深长,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情感的绝望。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中,展现了李之仪卓越的艺术才能,令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柔肠寸折。
    表达了深切的痛苦,情感的深重使得内心如同被撕扯一般。

  2. 解袂留清血。
    形象地描绘出因情感而流下的泪水,痛苦的情感化为清血。

  3. 蓝桥动是经年别。
    蓝桥代表了离别的地点,暗示着时间的漫长与久远的思念。

  4. 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
    春天的絮飞舞与秋天虫鸣的对比,表现出季节变迁中的情感波动。

  5. 檀篆灭。
    檀木香篆的熄灭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含着失去的遗憾。

  6. 鸳衾半拥空床月。
    空床与明月的意象,表达了孤独与对爱人深切的思念。

  7. 妆镜分来缺。
    妆镜的缺口象征着心灵的缺失,暗示着情感的破碎。

  8. 尘污菱花洁。
    菱花的洁净与尘埃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纯洁与外界的污浊。

  9. 嘶骑远,鸣机歇。
    远去的马声与停歇的机声,表现出一种静谧的孤独感。

  10. 密封书锦字,巧绾香囊结。
    信件与香囊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珍贵的情感与对往昔的追忆。

  11. 芳信绝。
    断绝的信件象征着情感的断裂,表达了深沉的遗憾。

  12. 东风半落梅梢雪。
    东风中的梅花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掩门春絮乱,欹枕秋蛩咽”,通过对称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拟人:虫鸣、春絮的描写,使得自然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孤独与思念,反映了李之仪对爱情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柔肠: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柔情。
  2. 蓝桥:离别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3. 春絮:春天的轻柔与思念的纷扰。
  4. 秋蛩:秋天的孤独与情感的沉重。
  5. 鸳衾:爱情的象征,暗示着甜蜜与孤独的对比。
  6. 妆镜:内心的缺失与对往昔的怀念。
  7. 东风、梅梢雪: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之仪
    c) 杜甫

  2. “柔肠寸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痛苦
    c) 无奈

  3. “掩门春絮乱”中的“春絮”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思念
    c) 快乐

  4. 整首词传达的中心思想是? a) 快乐的爱情
    b) 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c) 对生活的希望

答案:

  1. b) 李之仪
  2. b) 痛苦
  3. b) 思念
  4. b) 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相见欢》 - 李之仪
  2. 《钗头凤·世情薄》 - 陆游
  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

诗词对比:

对比李之仪的《千秋岁》与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两者都描绘了爱情的离别与无奈,但李之仪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煜则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与感叹。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古代词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赏析》
  3. 《李之仪研究》
  4.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湘中杂咏十绝 李少保挽诗 其一 用十梅韵签冯簿 食楞梅 王倅成老挽诗二首 念往 游东山 田舍 张德夫园亭八咏·兼远 山间偶成二绝 贺吴兴郡王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辛字旁的字 一力当先 青楼楚馆 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感恸 儿字旁的字 入不支出 作风 柔茹刚吐 三撇旁的字 桑开头的成语 强迫 八苦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立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包含搔的成语 能歌善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