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3
千秋岁·青年诗好
作者: 许有壬 〔元代〕
青年诗好。正坐声名早。
攀李杜,凌郊岛。
官惭才力弱,技悟文章小。
青镜里,朱颜不觉成衰老。
习气消除尽,惟酒娱昏晓。
思阮子,甘兵校。
因知身外事,何似尊前笑。
追往昔,中书已署阳城考。
青年时期的诗歌才华正好,坐下来时名声已经早早建立。
攀附李白与杜甫,游览高山与海岛。
我在官场上感到惭愧,才华和能力都显得微不足道,写作水平也不高。
在青色的镜子里,红润的面容不知不觉间已开始衰老。
习惯已完全消除,唯有酒伴我度过昏夜。
回想阮籍,他甘愿做军校的校官。
知道外面的事情,何不在尊前欢笑?
追忆过去,我已经在中书省签署了阳城的考卷。
许有壬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仕途艰难。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青春的回忆与对现状的不满,反映了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反思。
《千秋岁·青年诗好》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和对人生现状的深刻思考。开篇即点明“青年诗好”,显示出诗人对年轻时光的珍视。随后的“攀李杜,凌郊岛”更是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示得淋漓尽致,两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了诗歌的巅峰,诗人渴望与他们并肩,追求卓越。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情绪逐渐转为沉重。“官惭才力弱,技悟文章小”表现出他对自身能力的自谦与不安,这种情感在“青镜里,朱颜不觉成衰老”中达到了顶点,岁月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与忧伤。尽管习气已消,酒成为他消遣的方式,但对过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仍然萦绕在心头。
诗人对阮籍的提及,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一句“追往昔,中书已署阳城考”则是对自己仕途的感慨,暗示着尽管已成就一些,但内心的空虚与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在。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填空题:诗中“青镜里,__不觉成衰老”。
判断题: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表示自信。(对/错)
这些书目与文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