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37
赠王道士
作者: 周贺 〔唐代〕
药力资苍鬓,应非旧日身。
一为嵩岳客,几葬洛阳人。
石缝瓢探水,云根斧斫薪。
关西来往路,谁得水银银。
这首诗描述了王道士的修道生涯及其与世俗的关系。诗人感慨道,王道士的药力令他苍老,却并非昔日的模样。他曾是嵩岳的游客,如今却几乎葬身洛阳。诗中提到他在石缝中用瓢探水,在云根下用斧头砍柴,描绘了道士艰苦的生活。最后一句问道,关西来往的路上,谁能得到水银般的珍贵,表达了对世俗珍宝的感慨。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周贺与王道士相识后,表达了对道士修道生活的感慨与敬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关注与尊重。
《赠王道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道士在修道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诗的开头,"药力资苍鬓,应非旧日身",以药物与年老的对比,揭示了道士的修行与世俗生活的抗争,暗示修道之路并非轻松。接下来的句子,“一为嵩岳客,几葬洛阳人”,则将道士的身份与生死观念结合,表现了他从浮华到内心探索的转变。
诗中“石缝瓢探水,云根斧斫薪”生动地描绘出道士的简朴生活,显示了道教追求自然、归隐的理想。最后一句“关西来往路,谁得水银银”则用问句的形式,传达出对世俗名利的无奈与对于真正珍贵事物的渴望,反映出王道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既有对道教文化的探讨,又展现了个人修行的孤独与坚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韵律感。例如,“药力资苍鬓”与“应非旧日身”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王道士修道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鬓”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样子
B. 年老的样子
C. 中年的样子
“云根斧斫薪”中“斫薪”指的是什么?
A. 砍柴
B. 采药
C. 旅行
诗的最后一句“谁得水银银”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名利的渴望
B. 对修道的坚持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