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9:31
送僧归日本
四极虽云共二仪,
晦明前后即难知。
西方尚在星辰下,
东域已过寅卯时。
大海浪中分国界,
扶桑树底是天涯。
满帆若有归风便,
到岸犹须隔岁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僧人归国的祝福与思念。虽然四方天极似乎都在同一仪式中,但光明与黑暗的变化却是难以捉摸的。此时,西方依然在星辰的照耀下,而东方已经过了寅卯时分。大海的浪涛将国界分开,扶桑树下就是天涯的尽头。若是满帆顺风,归去便可,但到达岸边却还需隔年才能相见。
诗中提到的“扶桑”是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地名,象征着日出之地,即日本。诗人通过对“东域已过寅卯时”的描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对远方的思念,也表现了两国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少云。其诗多描写山水、咏怀,风格清新自然。方干的诗作有着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方干在某次送别远行僧人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僧人回国的祝福以及对时间和距离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送僧归日本》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开篇用“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引入了宇宙的无常与变化,表明人间事物如同天体一样难以把握。紧接着,“西方尚在星辰下,东域已过寅卯时”则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东西方的差异与距离,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大海浪中分国界,扶桑树底是天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海洋作为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而扶桑树更是象征着日本的遥远与神秘。最后两句“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则表达了对归途的期待与无奈,尽管希望满满,实际的相聚却遥遥无期,令人感到惆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思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文化交流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远行者的祝福及对时间与距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热切向往与深沉的思念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扶桑”指的是哪个国家?
“晦明前后即难知”中的“晦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隔岁期”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