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9:27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
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男儿结发事君亲,须斅前贤多慷慨。
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
忍见苍生苦苦苦。
不要学阮嗣宗那样只会嘴上争论,不去分辨是非,那不是公正之道。
做事要像朱云那样,折断栏杆,英气依旧在。
作为男子汉,发辫扎起来为国为家,必须要向前辈学习,慷慨激昂。
回想起雍熙时期的房与杜,魏公、姚公与宋开府那样的贤士。
你们都在天上的仙宫中悠闲地坐着,为什么不辞别上天,回到大地,
忍心目睹苍生的苦难呢?
贯休,唐代诗人,号称“贯休”。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他的一生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表达对时政的思考,呼吁高官显贵关注民生疾苦,展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阳春曲》中,贯休通过对阮嗣宗的批评,强调了语言与行动的关系,认为单靠口才争论是无益的,真正的公正需要实际行动。诗中提到的朱云,象征着英勇与果敢,诗人借此表达出对英雄气概的敬仰。
接着,贯休提到“男儿结发事君亲”,这不仅是对男子责任感的强调,也暗示了对忠诚与奉献的追求。通过回顾历史名人,诗人运用典故,呈现出对先贤精神的渴望与欣赏。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质疑那些在高位的官员为何不回到人间,关注民众的苦难。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了行动胜于口号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的“阮嗣宗”代表什么?
A. 口才争论者
B. 高官显贵
C. 英雄人物
D. 诗人
诗中提到的“朱云”象征什么?
A. 英雄气概
B. 口才
C. 忠诚
D. 享乐
诗的末尾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A. 自我追求
B. 民众苦难
C. 权力斗争
D. 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