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7:55
主簿朝衣如败荷,高怀千尺上松萝。
旅人争席方归去,秋水黏天不自多。
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後见羊何。
向来四海习凿齿,仱日期君不啻过。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主簿身着朝服,仿佛像一朵败坏的荷花,心志高远,犹如高耸的松萝。旅人们争先恐后地离开,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看似无边无际。学到的事情难以忘怀,留下的诗篇在别后又能再见到什么呢?过去四海之内都在学习凿齿(指学习做官),而你在此时此刻不也让我觉得日子在流逝吗?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卿,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深受其影响。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人文情怀。
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交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主簿职务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匆匆流逝的感慨。写作时正值秋季,借景抒情,反映了秋水秋天的意象,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以主簿的形象为引子,结合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两句描绘了主簿的衣着与气质,运用了“败荷”这一比喻,暗示了官职的荣华与衰败,紧接着用“高怀千尺”一词,表明即使在平淡的生活中,主簿依旧有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接下来的描写“旅人争席方归去”,则引入了人生的流动和变迁,展现出一幅热闹而又略显惆怅的归乡画面。
“秋水黏天不自多”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水面与天空的融合,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学习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留别後见羊何”一句,表达了黄庭坚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与祝福,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同时又不失高远的志向,充分展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描写主簿的形象和秋水的意境,表达了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同时,蕴含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主簿的朝衣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秋水黏天”意指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