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时间: 2025-08-02 06:53:21

诗句

雪後凭高望洛都,万峰遮眼白模糊。

相将阆苑楼台上,展尽山阴水墨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6:53:21

原文展示

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

雪後凭高望洛都,
万峰遮眼白模糊。
相将阆苑楼台上,
展尽山阴水墨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雪后,我站在高处远望洛阳城,
万山环绕,眼前一片白蒙蒙的模糊景象。
我和你一起在如阆苑般的楼台之上,
展现出山阴的如水墨画般的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凭高:站在高处。
  • 洛都:指洛阳,古代的都城。
  • 万峰:形容山峰众多。
  • 阆苑: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美好、宁静的地方。
  • 水墨图:形容用水墨画描绘出的山水画。

典故解析

  • 阆苑:源于《山海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指清幽美丽的环境。
  • 水墨图: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强调意境而非具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安石的好友。他的诗风雄健清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雪后,作者与友人张仲谋一同游玩,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雪後登南禅茅亭简张仲谋二首》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友人情谊的诗歌。首句“雪後凭高望洛都”,通过站在高处的视角,展现了雪后洛阳的美丽景象。雪后的世界被白色覆盖,万山环绕,使得眼前的景象既美丽又模糊,创造了一种朦胧的诗意。接下来的“相将阆苑楼台上”,不仅描绘出楼台的高耸,更是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到的“阆苑”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好,仿佛身处仙境一般。最后一句“展尽山阴水墨图”则把诗意推向高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美景如同水墨画般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黄庭坚的用词简洁而生动,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後凭高望洛都:雪后的高处俯瞰洛阳城,意在展现雪后景象的清新与宁静。
  • 万峰遮眼白模糊:众多山峰遮挡视野,形成一片迷离的白色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感。
  • 相将阆苑楼台上:与友人一起在美丽的楼台上,暗示着友谊的珍贵与共享的快乐。
  • 展尽山阴水墨图:最终展现出如同水墨画一般的山水画面,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水墨画,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在结构上的对称,使得读来韵律感十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后高处的景象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高处:象征远见与开阔的心境。
  • 阆苑: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水墨图:象征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阆苑”是指什么? A. 古代军事城堡
    B. 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C. 诗人的故乡

  2. 诗中“万峰遮眼”意指什么?
    A. 山峰多到看不清楚
    B. 山峰让视野更加开阔
    C. 诗人迷失在山中

  3. 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友人的思念和自然的赞美
    C. 对城市喧嚣的反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 杜甫《春望》: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

相关查询

题王谌潜泉蛙吹二首 其一 宫词一百首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 其三 向伯恭 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 周文忠 葛常之犀表帖赞 宫词一百首 寄王料院 荷花盛开以病旬余不至亭上偶成二唐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泥古守旧 九九 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晞沐 沉不住气 东支西吾 片字旁的字 罗霄山脉 天赐之福 巳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以貌取人 偷睛 枣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