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澄秀上座院

《澄秀上座院》

时间: 2025-04-26 18:40:50

诗句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

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

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0

原文展示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
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
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

白话文翻译

围绕着西南角,鸟鸣声愈加幽静。
秀公如今已不在,独自对着高僧的身影行礼。
树林里器具尚未收拾,谁来适合地煮茶呢?

注释

  1. 缭绕:环绕,围绕。
  2. 幽静:安静而深远,形容环境的宁静。
  3. 秀公:指的是高洁的人,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理想的友人或高人。
  4. 高僧影:高僧的身影,表示对高僧的尊敬。
  5. 器未收:器具尚未收拾,指的是茶具或饮茶的器具。
  6. 适煮茗:适合煮茶,形容没有人来为茶水准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世称“韦诗”,其诗作多以清新、简洁著称。韦应物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可能是在他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与对朋友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透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之感。

诗歌鉴赏

《澄秀上座院》是一首描绘幽静环境和内心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鸟鸣声的转变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追忆。

接下来的“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使得诗情愈发深沉。秀公的缺席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失落和孤寂,而对高僧的礼敬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在此,诗人不仅在缅怀友人,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与信仰。

最后一句“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器具尚未收拾,暗示着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淡漠,似乎茶水的煮沏也变得无关紧要。在这幅宁静的图景中,诗人寻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高僧的敬仰,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与悟道。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缭绕西南隅:描绘了环境的空间,给人一种环绕的感觉,暗示着环境的幽深。
    • 鸟声转幽静:通过鸟鸣的变化,反映了环境的变化与宁静。
    • 秀公今不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或理想人物的怀念。
    • 独礼高僧影:体现了诗人对高僧的尊重与向往。
    • 林下器未收:细节描写,表现出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淡然。
    • 何人适煮茗:引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环境描写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鸟声的变化似乎在传递情感。
    • 对仗:诗句的结构均衡,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高僧的尊敬以及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1. 西南隅:象征着一种隐秘的、宁静的空间。
  2. 鸟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3. 高僧: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人生的智慧。
  4. :茶具,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秀公”指的是?

    • A. 高僧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位隐士
    • D. 自然景观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的是?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日常生活的追求
    • C. 对友人的怀念与孤独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1. B;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王维的《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韦应物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3. 《韦应物诗集解读》

相关查询

喜胡遇至 送李传秀才归宣州 客游旅怀 题郑驸马林亭 从军乐二首 送无可上人游边 送徐员外赴河中从事 题金州西园九首 垣竹 题郭侍郎亲仁里幽居 九日忆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纷乱如麻 促忙促急 力敌千钧 转死沟渠 食字旁的字 通用计算机 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共产主义社会 豆字旁的字 浮瓜沈李 骫曲 广字头的字 放情丘壑 衣字旁的字 盼恋 龙字旁的字 包含烈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