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8:10
谁道离心白羽轻,
倚栏惆怅若为情。
月明海上天如曙,
春入河流夜有声。
千里传书无过雁,
五更疏梦怕啼莺。
西窗别后人何计,
憔悴芳华隔凤城。
谁说离别的心情像白羽那么轻?
我倚着栏杆,愁苦得仿佛是为了情缘。
明月照在海面上,天色如同黎明,
春天的气息随着河流,夜晚传来声响。
千里之外传书,唯有雁影相伴,
五更时分梦中遥想,怕惊醒啼叫的莺鸟。
自从在西窗别后,未来的打算又怎能定?
憔悴的容颜与芳华,隔着凤城的遥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蒋湘墉,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生活中经历了离别之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寄怀》是一首饱含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展现了在夜晚的思念与孤独。开篇以“离心白羽轻”引出离别的主题,接着通过“倚栏惆怅若为情”表达了在栏杆前的惆怅与无奈,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月明的景象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后半部分则通过“千里传书无过雁”描绘了远隔千里传情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梦境的惧怕与期待。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个人情感,使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与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谁道离心白羽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千里传书无过雁”中,雁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西窗别后”的未来感到怎样?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月光下的孤独情感,但更侧重于自我解醉与放纵,而蒋湘墉的《寄怀》则更深切地表现了思念的痛苦与离别的无奈。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蒋湘墉的《寄怀》,感受其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