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5:18
作者: 苏轼 〔宋代〕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
尘心消尽道心平。
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
愿闻吴越报丰登。
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我劝张髯(张弼秉道)还是回去吧,从来都是自己忘却了情感。
尘世的心思消尽了,道心也就平静了。
江南与塞北,哪里不适合行走呢?
俎豆和庚桑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拜托你把这些告诉南荣。
希望能听到吴越的丰收消息。
如果君王有问,结袜就要靠王生了。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韵,又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辛未年,苏轼在离开杭城前往润州的途中,与张弼秉道告别。此时,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多次波折,他的作品常常寄托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抒怀词,通过对话和劝慰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开篇的“我劝髯张归去好”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劝他不要留恋世俗情感,而是应当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尘心消尽道心平”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的向往,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理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体现了诗人胸襟开阔的胸怀,江南的美丽与塞北的壮阔都可以成为心灵的归宿,表达了对广阔人生的向往。而“俎豆庚桑真过矣”则是对往事的回顾,显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琐事的淡然态度。
整首词不仅有着深厚的友谊,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的几句“愿闻吴越报丰登”与“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则是对乡邦丰收的期盼和对友人王生的信任,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达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人的关怀,反映了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劝告髯张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尘心消尽道心平”中的“道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愿闻吴越报丰登”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