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 新月

《点绛唇 新月》

时间: 2025-07-31 21:30:42

诗句

正月初三,蟾光乍吐青春夜。

晶帘全下。

只待银钩挂。

有个人人,向晚妆才罢。

重摹写。

一弯低亚。

照样宫眉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1:30:42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新月
正月初三,蟾光乍吐青春夜。
晶帘全下。只待银钩挂。
有个人人,向晚妆才罢。
重摹写。一弯低亚。
照样宫眉画。

白话文翻译

正月初三,明亮的月光在夜空中慢慢洒下,仿佛是春天的开始。
窗帘完全拉下,只等着那弯新月高挂天际。
有一个女子,刚刚打扮完妆容,准备迎接夜晚的到来。
她的妆容如同重重描绘,月光映照下那弯月亮,
宛如宫中女子的眉妆一般,精致而迷人。

注释

  • 蟾光:指月光,蟾蜍常被用来比喻月亮。
  • 晶帘:指窗帘,晶莹剔透。
  • 银钩:形容新月的形状,如银色的钩子。
  • 向晚:指傍晚或黄昏时分。
  • 重摹写:形容女子的妆容精致,像是经过多次描绘。

典故解析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常在古代诗词中用来描绘美好的情景。
  • 宫眉画:古代女子的妆容,强调了美丽与细腻,体现了那时对女性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许锐,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农历新年之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夜晚和女子妆容的欣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活美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 新月》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温馨与女子的妆容,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细腻。诗中“蟾光乍吐”引出夜的宁静与优雅,仿佛在描绘一个温柔的梦境。诗人通过“晶帘全下”来暗示一种静谧,预示着新月即将升起,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女子在“向晚妆才罢”的描写中,展现了一种美丽与优雅,仿佛她的存在使得月色更显温柔。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春夜与女性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正月初三,蟾光乍吐青春夜。”:正月的第三天,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青春的夜晚。
    2. “晶帘全下。只待银钩挂。”:窗帘完全拉下,等待新月高挂。
    3. “有个人人,向晚妆才罢。”:有一个女子,刚刚结束她的妆容,准备迎接夜晚。
    4. “重摹写。一弯低亚。”:她的妆容如重重描绘,月亮低垂。
    5. “照样宫眉画。”:犹如宫女的眉妆,精致且动人。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蟾光”比喻月光)与对仗(如“晶帘全下”与“只待银钩挂”),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月光与女子的妆容,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重视。

意象分析

  • 蟾光:象征着明亮与希望,代表着月夜的清幽。
  • 银钩:新月的形象,代表着新的开始与美好的未来。
  • 妆容:体现了女性的美丽与细腻,象征着生活的品味与风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蟾光”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太阳
    C. 月光

  2. “晶帘全下”所暗示的是什么?
    A. 窗帘开着
    B. 窗帘关上
    C. 窗帘破损

  3. 诗中有哪个意象与女性美相关?
    A. 银钩
    B. 宫眉
    C. 青春夜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情感,突出了一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许锐的《点绛唇 新月》则更注重外在的美与春夜的意境。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显柔情,后者则更具画面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作品选》
  • 《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丑奴儿(次师能韵) 丑奴儿 丑奴儿(王清叔赠梅花见索) 丑奴儿令 偶感 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丑奴儿/采桑子 丑奴儿令 其一 两大人之黔中,鼎以试事留湘,赋感 丑奴儿 丑奴儿(寿词) 丑奴儿 题呵欠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睽时 灵歆 血字旁的字 有意无意 大字旁的字 贞砾 包含林的成语 鞠躬君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 美开头的成语 赳赳武夫 乙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弹尽粮绝 赤疫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