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十四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十四》

时间: 2025-07-31 20:37:16

诗句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0:37:16

原文展示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的生活,居所虽然简单,却能吸引美好的风景;墙壁上的景致使人心无杂念,达到宁静的境界。诗人感叹,尽管与外界相隔三万里,心灵却能在六千劫的道场中沉静下来。

注释

  • 巢居:指隐居在巢穴般的地方,形容隐逸生活。
  • 吸景:吸引景色,意为欣赏周围的自然美。
  • 休粮:不求物质的供给,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 壁观:墙壁的景色,指内心的宁静。
  • 入定:达到一种静止、专注的状态,常用于修道或禅定中。
  • 弱水:古代传说中的一条河,象征遥远的距离。
  • :佛教用语,表示漫长的时间。
  • 道场:修行的地方,指修道、参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明叔,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清新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刘克庄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晚年选择隐居生活,创作了大量与隐逸、自然相关的诗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他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理,反映了他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两句“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既有自然风光的享受,又有精神上的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以“休粮”强调了对名利的放弃。这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

后两句“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层次。三万里和六千劫的夸张用法,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极大距离和时间的漫长,突显了他在道场中修行的决心与坚定。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隔离,更是心灵上的独立与超然。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一个对比,隐居的简单生活与无限的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巢居吸景休粮:隐居的生活中,以自然景色为饮食,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2. 壁观入定放光:墙壁的景象使人心沉静,达到一种入定的境界,放射出内心的光芒。
  3. 三万里隔弱水:与外界的遥远距离,暗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4. 六千劫坐道场:长久的时间里在道场中安坐,体现了对修行的执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三万里”、“六千劫”均为夸张之辞,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两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关系,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外界的超脱,强调了内心宁静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逸与安静的生活空间。
  • :自然的美好,反映诗人对美的向往。
  • :象征内心的觉悟与明亮,代表真理与智慧。
  • :弱水象征遥远的距离与难以逾越的境界。
  • 道场:修行的圣地,代表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巢居吸景休粮”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B. 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C. 对世俗的依赖
    D. 对名利的追求

  2. “三万里隔弱水”中的“弱水”象征什么?
    A. 友谊的距离
    B. 物质的享受
    C. 心灵的隔阂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中问答》,两首诗均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思想,但王维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刘克庄则着重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孟使君饯行即席以几时杯重把分韵得几字 六月郡庠尊经阁前种竹三得雨书喜示同舍 梁必大归自燕山有诗问讯以诗答之 连雨郁蒸夜不能寐 乐平樊主簿捧檄北行来别赋此奉饯 客舍 九月六日发舟齐山下呈祝静得蔡君瑞 九日和陶 九日浮梁有约登高者以病不赴 九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克字旁的字 攒眉苦脸 镸字旁的字 风脉 鉯垦 弩张剑拔 鬥字旁的字 东洋大海 魂消魄夺 燕室 转化 枝叶扶苏 立字旁的字 乔开头的成语 狂为乱道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