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17
疏帘淡月·闻式僧事,感慨赋此
作者: 黄光 〔近代〕
禅房昼坐。忽草逐门开,花从钵堕。平地风波,突起任他扬簸。盼归云衲斜阳里,问东君如何裁可。心忘三昧,目迷五色,转移飞祸。念平昔莲华静课。萦尘梦难醒,金刚严锁。柳絮何因,特地结成空果。夜叉白日猖狂甚,笑缁流鹿苑难躲。且安瑶室,咒来自得,水澄烟妥。
在禅房里白天静坐,忽然看到草从门外飘进,花瓣从钵中落下。平地上风波突起,我任凭它翻滚。盼望归来的云朵在斜阳之中,问东君(春天的神)如何裁剪。心中忘却了三昧(禅定),眼睛迷失在五彩缤纷之中,飞来的祸事让我转移了注意。回想往昔,莲华静好的学习。梦中缠绕,难以醒悟,金刚般的锁链紧缠。柳絮为何,特意结成空果(没有实质的果实)。白天的夜叉猖狂无比,笑着说缁流(佛教徒)在鹿苑中难以躲避。且在这瑶室中安静,咒语自得,水面平静而烟雾迷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光,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其诗风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象隐喻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光对一位僧侣的事迹感慨之时,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房中的一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疏帘淡月”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接着描写自然界的变化,草和花的意象既表现了生机与活力,又暗示了无常和失落。诗人在反思中提及“三昧”,说明内心对禅定的向往与追求,但现实中的纷扰与色彩让他难以专注,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
后半部分提到“金刚严锁”,更是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柳絮、夜叉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冲突,诗人在此情境中渴望找到一处安宁之地,最终以“水澄烟妥”收尾,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整首诗在感伤与宁静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佛理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纷扰的无奈,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无常”与“安宁”的对立统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光
C) 杜甫
“夜叉白日猖狂甚”中的“夜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妖鬼
C) 一种鸟
诗中提到的“三昧”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禅定状态
C) 一种乐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黄光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抒发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常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来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这反映出两位诗人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