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7:16
满城山青如人意,不晴不雨秋光。
劝三年归客,待明日醉南冈。
半世身如飞雁,为莓苔菰米,误尽潇湘。
叹于今老矣,鬓白菊花黄。
岁又暮一天早霜。
天狼。箭落星茫。
桑梓影净龙荒。
只无家弃妇,愁量海水,梦冷宫装。
犹剩一行遗老,忍寒饿碧鸡坊。
唱新词作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地同作重阳。
人望故乡。
整座城的山色如人心所愿,又不晴不雨映照着秋日的光景。我劝你这三年来归来的客人,等到明天再去醉倒在南冈。半生过得像飞雁一样,因那莓苔和菰米而误了潇湘的美好。感叹如今已是年老,鬓发已白,菊花也开始发黄。岁末又临近,一天早霜来了。天狼星出现,箭落星辰变得模糊。桑梓的影子在龙荒上显得格外清晰。只有那家无归的弃妇,愁苦地量着海水,梦中仍是冷宫的装扮。只剩下这行老者,忍受着寒冷,饥饿在碧鸡坊。唱着新词参加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处才能同庆重阳?人们都在思念故乡。
赵熙(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文甫,号休庵,生于江苏。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情感真挚,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紫萸香慢》创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在这一天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他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出清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内心孤寂。
《紫萸香慢》是一首充满秋意与人生哲思的词作。整首诗以“满城山青如人意”开篇,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山色青翠,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逐渐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劝三年归客”,似在劝诫他人珍惜时光,不要错过与故乡的重聚。
“半世身如飞雁”,诗人自比飞雁,暗示自己的人生如同流浪的鸟儿,难以归家。接下来的“岁又暮一天早霜”,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不仅感到逝去的青春,也感受到岁月带来的老去之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为丰富,诗人通过“天狼”、“桑梓”、“碧鸡坊”等意象,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这种思乡之情更显得浓厚。最后一句“人望故乡”,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人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共鸣。
诗中提到的“飞雁”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流浪与漂泊
C. 家庭
D. 财富
“岁又暮一天早霜”中的“早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D. 个人的成就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思念与渴望
C. 厌恶
D. 忘却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希望你能更深入地理解《紫萸香慢》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