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6:08
《紫萸香慢》
己巳九日,华安九层楼登高宴集,用元人姚江村韵,酬主人周梦坡、姚虞琴,兼呈座客
——程颂万〔清代〕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况茫茫,对忆击缶换鹅人。
问纵酒孰为步兵。
三清。不梦如醒,诗胆力与天平。
得周公瑾笔,姚公绶画,诗案留评。
尽教紫萸觞遍,忍潜酹宋稽陵。
旧乌纱不从风落,为风拘管,归去休戴多星。
迟又露零。
这首诗是在重阳节的第三年,我在华安的九层楼上与朋友们共饮,举杯庆祝。
在这高耸的楼阁上,灯光明亮,仿佛能挽动天梯,俯视诗城。
中原的老朋友们都在此,举杯畅饮,忘却了年岁,令人感慨。
想起那些唱击缶歌的朋友,回忆起他们的欢声笑语。
我问,纵使饮酒,哪个是步兵的身影呢?
三清之境,梦境如同醒来,诗的勇气与天赋相平衡。
得到了周公瑾的笔法,姚公绶的画作,诗案上都有他们的点评。
尽兴地举起紫萸酒杯,忍不住为宋稽陵的诗篇倾酒。
旧时的乌纱帽不再随风飘落,归去时不再多戴星星。
时光渐渐流逝,露水又变得稀薄。
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
本诗创作于己巳年重阳节,作者与友人在华安九层楼聚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紫萸香慢》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透过重阳节的聚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描绘了高楼上的美好景象,酒杯的光亮仿佛能够挽动天梯,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理想与欢乐的精神。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珍惜与怀念。尤其是提到的“茫茫”,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用到的历史典故,如周公瑾、姚公绶等,进一步增强了文化的深度和诗歌的格调。
诗的结尾以“旧乌纱不从风落”为主旨,表达了对往事的依恋与放下,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人生哲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种智者的思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清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重阳节又称为:
A. 中秋节
B. 乞巧节
C. 九九重阳
D. 春节
“紫萸”在诗中象征:
A. 友情
B. 幸福
C. 重阳节饮酒的习俗
D. 孤独
诗中提到的“周公瑾”指的是:
A. 曹操
B. 孙权
C. 周瑜
D.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