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5:48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作者: 袁枚 〔清代〕
秋夜论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在这个秋夜,我与朋友谈论着秋天的风景,耳边先传来了水面上吹笛的声音。半空中洒下凉爽的月光,悠扬的笛声让人感到心中温暖,正如酒的芬芳。笛声似乎要把碧蓝的云彩震荡得更近,香气则从深沉的红藕中飘来。我们在清露下相遇,月光下的影子湿润了我的衣襟。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月下”和“笛声”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宁静与高雅的情趣。袁枚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浮,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世态,作品多以小诗、乐府为主,代表作有《随园诗话》等。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是袁枚在秋夜偶然经过朋友的园子时所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主人在月光下悠然自得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月下相聚的情景。开篇的“秋夜论秋士”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与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先闻水上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笛声在水面回荡,令人陶醉。诗中“半天凉月色”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清冷,也映衬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响遏碧云近”一句,展现了笛声的悠扬,仿佛要将云彩震荡得更近,体现了音乐的力量与自然的和谐。而“香传红藕深”则是对秋天美食的描写,暗示着酒的芬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温暖与和谐。
最后两句“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将诗人和友人的相聚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清露的润泽与月光的照耀,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个诗歌不仅展现了宁静的秋夜,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展现了宁静的秋夜,人与自然的和谐,友谊的珍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水上音”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笛声
C. 雨声
“半天凉月色”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
B. 清凉
C. 炎热
诗中提到的“红藕”象征什么?
A. 酒的香气
B. 秋天的美景
C. 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