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忆王孙·春词

《忆王孙·春词》

时间: 2025-07-29 09:10:29

诗句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10:29

原文展示: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宋代〕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茂密的芳草让我想起了王孙。柳树外的高楼上,心情空荡荡,令人魂断。杜鹃的叫声一声声,让人不忍心听。天色将晚,黄昏将近。雨点打在梨花上,深深地关上了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诗人怀念的人。
  •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思念。
  • 杜宇:即杜鹃鸟,其叫声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 不忍闻:不忍心听。
  • 黄昏:傍晚时分。
  • 雨打梨花:形容雨点打在梨花上的情景。
  • 深闭门:紧紧关闭的门,形容不愿外界打扰。

典故解析:

  • 杜宇声声:杜鹃鸟的叫声在中国文学中常与离别、哀愁联系在一起,如“杜鹃啼血”等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重元,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以抒情诗见长,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诗人怀念某位贵族子弟或友人时所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鸟鸣,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萋萋芳草”、“柳外楼高”、“杜宇声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忧愁。诗中的“空断魂”和“不忍闻”等词语,强烈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萋萋芳草忆王孙”:诗人看到茂盛的芳草,想起了某位贵族子弟或友人,引发了对他的思念。
  2. “柳外楼高空断魂”:站在柳树外的高楼上,诗人感到心情空荡荡,极度悲伤。
  3. “杜宇声声不忍闻”:杜鹃鸟的叫声一声声传来,诗人不忍心听,因为这声音勾起了他的哀愁。
  4. “欲黄昏”:天色将晚,黄昏将近,时间的变化加深了诗人的忧愁。
  5. “雨打梨花深闭门”:雨点打在梨花上,诗人紧紧关闭了门,不愿外界打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萋萋芳草”比喻美好的回忆。
  • 拟人:“杜宇声声不忍闻”中,杜鹃鸟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遣的忧愁。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色和鸟鸣,表达了对某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萋萋芳草:茂盛的芳草,象征美好的回忆和思念。
  • 柳外楼高:高楼,象征孤独和远离。
  • 杜宇声声:杜鹃鸟的叫声,象征哀愁和离别。
  • 雨打梨花:雨点打在梨花上,象征凄凉和封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A. 贵族子弟 B. 诗人自己 C. 普通朋友
  2. “杜宇声声不忍闻”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杜鹃鸟 B. 杜鹃花 C. 杜鹃树
  3. 诗中的“空断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重元的《忆王孙·春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李重元的诗更多表达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重元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其一 酬徐守 满庭芳 觉前非 满庭芳 丁巳元夕后三日谒别驾林天友于长洲官署赋赠 满庭芳 满庭芳 其七 自述 满庭芳 叔伟写花卉别有会心,其志固不在花,徵题及余,倚满庭芳一曲以歌之 满庭芳 其二 忆慈仁寺海棠,用芝麓先生韦祠海棠韵 满庭芳 其一 自述 满庭芳 满庭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执行主席 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豚的成语 概莫能外 宋画吴冶 四点底的字 瓜字旁的字 无庸置辩 赐罢 至临 路不拾遗 旋便 齒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瘦开头的成语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匕字旁的字 离世遁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