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五台山

《五台山》

时间: 2025-05-03 22:38:09

诗句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8:09

原文展示:

五台山 顾炎武 〔清代〕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白话文翻译:

向东到达真定,向北到达云中,五台山与幽州和并州紧密相连,气息相通。 如果想得到山中的宝符,就不必去参拜化人宫。

注释:

  •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
  • 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
  • 盘薄:形容山势雄伟,连绵不断。
  • 幽并:幽州和并州,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河北省和山西省。
  • 宝符:指山中的宝物或秘籍。
  • 化人宫:道教或佛教的寺庙,这里指参拜宗教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诗人。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是清代学术的先驱。顾炎武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顾炎武对五台山的赞美,以及对山中宝物的向往,同时暗示了不必依赖宗教,而应自力更生,寻求真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五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方位和气势,展现了其雄伟与神秘。诗中“盘薄幽并一气通”一句,既描绘了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又暗示了其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以及山中气息的贯通。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以及对传统宗教仪式的淡漠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自力更生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临真定北云中”:描述五台山的地理位置,东至真定,北至云中,显示出其广阔的覆盖范围。
  • “盘薄幽并一气通”:用“盘薄”形容山势的雄伟,与幽州和并州相连,气息相通,强调了山的连绵不断和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
  • “欲得宝符山上是”: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这里的“宝符”可能指山中的秘籍或宝物。
  • “不须参礼化人宫”:表明诗人认为不必通过宗教仪式来寻求真理或宝物,暗示了自力更生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盘薄”比喻山势的雄伟。
  • 对仗:“东临”与“北云中”,“幽并”与“一气通”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五台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宝物的向往和对传统宗教仪式的淡漠态度,体现了追求真理、自力更生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盘薄”、“幽并”、“宝符”、“化人宫”。
  • “盘薄”象征山势的雄伟,“幽并”象征山的连绵不断和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宝符”象征山中的宝物或秘籍,“化人宫”象征宗教仪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真定”和“云中”分别指今天的哪个地方? A. 河北省正定县和山西省大同市 B. 河北省正定县和山西省太原市 C.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山西省大同市 D.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山西省太原市

  2. 诗中“宝符”最可能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宝物 B. 山中的秘籍 C. 山中的神仙 D. 山中的寺庙

  3. 诗中“不须参礼化人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宗教的虔诚 B. 对宗教的淡漠 C. 对宗教的批判 D. 对宗教的好奇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顾炎武的五台山有相似之处。
  • 《望岳》杜甫:赞美泰山的雄伟,与五台山有相似的赞美山川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五台山》顾炎武与《望岳》杜甫:两者都赞美了山的雄伟,但顾炎武的诗中更多地表达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 《顾炎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地理名胜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居 谢束丈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靡靡 题满氏申申亭 饿虎不食子 蕲口道中三首 中夜二首 春城望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拿情 百口同声 身字旁的字 旌夏 生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浯溪笔 庆誉 包含是的成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单耳刀的字 兵凶战危 括囊不言 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文如春华 抓乖弄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