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白下

《白下》

时间: 2025-05-02 19:57:26

诗句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26

原文展示: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动着白下的落叶,我再次来到此地登高望远。 清脆的笳声伴随着明亮的月光,秋天依偎在军营的壁垒旁。 野外的火光在寒夜中闪烁,星星点点从林中透出。 千古的河山应当有其主人,连年战乱让人苦苦寻觅和平。 即使只是洒下一滴新亭的泪水,江水也会因此而深增十丈。

注释:

  • 白下:地名,今南京市。
  • 西风:秋风。
  • 侵:覆盖,影响。
  • 清笳:清脆的军号声。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野烧:野外的火光。
  • 寒星:寒冷夜空中的星星。
  • 频年:连年。
  • 戈甲:指战争。
  • 新亭泪:典故,指因忧国忧民而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是明清之际的重要人物。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创作背景: 顾炎武在明亡后,多次游历各地,此诗可能是在他重游南京时所作,表达了对战乱频仍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清笳皓月”与“野烧寒星”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军营的肃穆,又暗示了战乱的残酷。末句“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用夸张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使得江水因忧国之泪而深增,形象生动,情感深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白下西风落叶侵”,以西风落叶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
  • 第二句“重来此地一登临”,表明作者再次来到此地,登高望远,心怀感慨。
  • 第三句“清笳皓月秋依垒”,通过清脆的笳声和明亮的月光,描绘了秋夜军营的景象。
  • 第四句“野烧寒星夜出林”,以野外的火光和寒夜中的星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
  • 第五句“万古河山应有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第六句“频年戈甲苦相寻”,反映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第七句“从教一掬新亭泪”,用典故表达作者的忧国之情。
  • 第八句“江水平添十丈深”,以夸张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水平添十丈深”,用夸张的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
  • 对仗:如“清笳皓月”与“野烧寒星”,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西风落叶: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时光的流逝。
  • 清笳皓月:象征着军营的肃穆和夜晚的宁静。
  • 野烧寒星:象征着战乱的残酷和夜晚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亭泪”指的是什么? A. 因忧国忧民而流泪 B. 因思念亲人而流泪 C. 因失恋而流泪 答案:A

  2. 诗中“江水平添十丈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顾炎武的《白下》: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乱的直接描绘,而顾炎武则更多地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顾炎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明清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豫章王集大成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八诗, 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 松江鲈鱼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其 感秋五首 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 走笔谢张功父送似酴醾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于白马山下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淮南八公 齲字旁的字 非君莫属 玉字旁的字 尊官厚禄 不达大体 包含孔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矿的词语有哪些 阿尊事贵 身教 毛字旁的字 足底 祝规 包含米的成语 实践论 户字头的字 甘言蜜语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