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04
作者: 岑参 〔唐代〕
汉阳归客悲秋草,
旅舍叶飞愁不扫。
秋来倍忆武昌鱼,
梦著只在巴陵道。
曾随上将过祁连,
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
马蹄无事今已穿。
知君开馆常爱客,
樗蒱百金每一掷。
平生有钱将与人,
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
广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
人生贵贱那得知。
高秋八月归南楚,
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凰山北云,
衣沾鹦鹉洲边雨。
勿叹蹉跎白发新,
应须守道勿羞贫。
男儿何必恋妻子,
莫向江村老却人。
归来的汉阳客在秋草中感到悲伤,
旅舍的树叶飞舞让人愁苦不已。
秋天来临时更加怀念武昌的鱼,
梦中所想只在巴陵的路上。
曾经跟随将军征战祁连山,
离家十年总是在边疆。
剑锋可惜虚用已尽,
马蹄无事如今已磨穿。
我知道你开馆常常爱客,
豪爽地每次都花掉百金。
我一生有钱便与人分享,
可在江边的故园却空无一物。
我看费子毛发奇异,
宽广的眉头大口搭配赤色的鬚髯。
看你失意仍然如此,
人生的贵贱又有什么道理可知。
在高秋的八月归回南楚,
东门一壶酒聊表对先祖的敬意。
路指向凤凰山北边的云,
衣服沾上鹦鹉洲边的雨。
不要叹息年华已逝,
应当坚守正道不羞于贫困。
男子汉何必执念于妻子,
不要在江村中老去。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云亭,唐代边塞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壮丽的意象著称。岑参的诗多描写边塞生活和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岑参在送别好友费子归武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诗人以个人的经历映射出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费子的送别,展现了岑参对人生、友情以及归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渗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暗示着离别的情感。诗人以“汉阳归客悲秋草”开篇,设定了悲凉的基调,随后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交织,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中提到的武昌鱼和巴陵道,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曾随上将过祁连”的回忆中,诗人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结合,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的句子,诗人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感叹自己的才华与理想未能实现。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费子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贵贱无常的思考,强调了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守正道的重要性。结尾处的“男儿何必恋妻子”,则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提倡一种更为独立和洒脱的人生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体现了唐诗的高水平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强调在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贫困时,仍应坚守信念,勇敢前行。诗人用个人的经历探讨人生的价值,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武昌”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费子的外貌做了什么样的描述?
诗中提到的“剑锋可惜虚用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的结尾提到的“男儿何必恋妻子”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同样表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但岑参的作品更加强调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情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呈现出唐诗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