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3:12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我被贬官来到西虢的官舍,待罪在阳光下。
心中空余对犬马的留恋,怎能想到鹓鹭那样的高飞?
我素来多有江湖情怀,偶尔也会助兴于山水之乡。
满院的池水在月光下静谧,卷起帘子听溪水的雨声凉爽。
窗前的竹子因为湿润而青翠,案上的荷花散发着香气。
白鸟栖息在屋檐上,青苔在我的书桌上生长。
你们都不可见,一别之后尽已相忘。
我敢恨那些青琐的客人,无情的华省郎。
早年我迷惘于进退,晚年才明白了行藏之道。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相访,重聚于嵩南的旧草堂。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壮志。岑参一生经历多次贬官,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被贬至西虢的时期,诗人心中满怀忧伤与不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岑参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的开头,岑参以“黜官自西掖”引入,直接交代了贬职的背景,接着以“待罪临下阳”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展现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矛盾,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留恋,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岑参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如“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表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内心宁静与淡然。此外,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得到强调,表达了他对那些曾经相知的人的遗憾与失落。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内心的沉重,展示了岑参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和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历程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岑参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被贬至哪里?
诗中提到的“鹓鹭”象征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岑参的《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岑参更侧重于个人的境遇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深沉,后者则更为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