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43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作者:岑参
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
门瞻驷马贵,时仰八龙名。
罢市秦人送,还乡绛老迎。
莫埋丞相印,留著付玄成。
五府瞻高位,三台丧大贤。
礼容还故绛,宠赠冠新田。
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
先时剑已没,陇树久苍然。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著,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裴公的哀悼与追思。开头赞颂他的德行和谋略,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提到他生前受到尊重,门前的马车众多,大家都仰望他的名声。随着他去世,秦地的人们送别他,而故乡的老者也在迎接他的灵魂。不要把丞相的印章埋葬,应该留给玄成这个继承者。
接下来提到五府的高位失去了大贤,礼仪和容貌都回到了故乡,而他所受的恩宠现在成为一缕新田的冠冕。裴公的气息已在汾阴消散,灵魂飞向京兆的田野。剑已经隐没于尘土,陇上的树木依旧苍翠。
最后,诗人感慨富贵不过是虚华,乡里的人在他死后才归来。即使身穿锦衣,丹旐(即红色的旗帜)却早已飞起。哀悼的辞章在秦地响起,悲笳声在帝都回荡。远远能感受到九原(指坟墓)的上面,吊唁的人逐渐稀少。
岑参,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大历年间,是以边塞诗闻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气势磅礴,兼具抒情与叙事的特点。
这首诗是在裴公去世后写成,表达了对他深切的怀念与哀痛。裴公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贡献,诗人通过缅怀他的德行与成就,来寄托自身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是一首深情的挽歌,诗中充满了对裴公的赞美与怀念。岑参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生平与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歌颂裴公的德行和事业,后半部分则是对其去世的深切感怀。
诗的开头,岑参用“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来高度概括裴公的品德与智慧,既彰显了其在世时的威望,又突出了其对国家的贡献。接着,诗人描绘了送别场景,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尤其是“莫埋丞相印,留著付玄成”,表达了对裴公的尊重与期待其精神遗产的继承。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一语,揭示了权势与地位的虚幻,强调即使在荣华富贵的生活中,最终也难逃归于尘土的宿命。最后一句“渐觉吊人稀”更是点明了人们对逝者的哀悼与思念,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吊唁的人逐渐稀少,令人倍感惆怅。
(继续逐句解析,如此类推)
整首诗表达了对裴公的深切怀念,既有对其功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悟,最终引发对逝者的悲痛与对生者的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对裴公一生的追忆与对生死的哲思。
故仆射裴公的官职是什么?
A. 丞相
B. 大将军
C. 司马
D. 太守
诗中提到的“八龙”象征什么?
A. 美德
B. 英勇将领
C. 富贵
D. 忍耐
“富贵徒言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富贵的追求
B. 对死亡的叹息
C.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D. 对政治的看法
岑参的挽歌与王维的送别诗相比,岑参更注重对逝者生平的缅怀,而王维则更侧重于送别场景的描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