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秋有客过访村居

《早秋有客过访村居》

时间: 2025-05-01 21:57:47

诗句

湖天高卧动经年,酌客高吟桂树篇。

有地漫开徵士径,无家聊种故侯田。

蒹葭玉笛秋云远,埤堄金笳暮景悬。

碧草锦湍明石路,杖䔧相送出墟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57:47

原文展示

早秋有客过访村居
作者: 赛音布 〔清代〕

湖天高卧动经年,
酌客高吟桂树篇。
有地漫开徵士径,
无家聊种故侯田。
蒹葭玉笛秋云远,
埤堄金笳暮景悬。
碧草锦湍明石路,
杖䔧相送出墟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村庄,诗人和客人在湖边高声吟唱,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提到,虽然脚下的土地广阔,但诗人却没有自己的家,只能在故乡的田地上种植一些作物。秋天的景色中,芦苇和玉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秋云在远处飘荡。黄昏时分,金色的笳声在夕阳下回荡,映衬出美丽的暮色。诗的最后,诗人用拐杖送别客人,走出村庄的烟雾,留下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天:湖面与天空,形容空间开阔。
  • 高卧:高高地躺着,表示悠闲。
  • 酌客:喝酒的客人。
  • 桂树篇:可能指的是赞美桂树的诗文。
  • 徵士径:古代士人的道路。
  • 故侯田:指故乡的田地。
  • 蒹葭:芦苇,常象征秋天的寂静与凄凉。
  • 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象征清脆的秋音。
  • 埤堄:水边的小土堆。
  • 金笳:金色的笳声,乐器的意象。
  • 杖䔧:拐杖,代指年长者。

典故解析

  • 桂树:象征着长寿与高洁,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
  • 蒹葭:出自《诗经》,代表自然与秋天的情感。
  • 金笳:古代乐器,通常用于宴会或送别场合,象征着欢乐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赛音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季的午后,诗人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村居生活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在湖畔相聚的悠然氛围。开头两句描绘了宽广的湖天,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空间感。诗人通过“高卧”与“酌客”的对比,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随后的几句则引入了土地与田园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

在意象的使用上,诗中涉及的“蒹葭”、“玉笛”、“金笳”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秋天的韵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尤其是“杖䔧相送出墟烟”,在送别的瞬间,诗人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生活的深思,令人倍感动情。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内心的感受,使得这幅秋天的画卷既生动又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天高卧动经年:湖面与天空相接,诗人悠闲地躺在其中,表明对生活的满足与自在。
  2. 酌客高吟桂树篇:客人举杯吟诵关于桂树的诗篇,表现出友人之间的欢愉。
  3. 有地漫开徵士径:虽有广阔的土地,但道路的漫延使人感到孤独。
  4. 无家聊种故侯田:无处安身,只能在故乡的田地上种植,表达对故土的依恋。
  5. 蒹葭玉笛秋云远:芦苇轻摇,笛声悠远,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秋日意境。
  6. 埤堄金笳暮景悬:夕阳下,金色的乐声响起,增添了一丝忧伤。
  7. 碧草锦湍明石路:明亮的石路与碧绿的草地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8. 杖䔧相送出墟烟:以拐杖送别客人,走出村庄的烟雾,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如“蒹葭玉笛”将自然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天:象征着广阔与自由,展现诗人的心境。
  • 桂树:象征高洁与长寿,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蒹葭:秋天的象征,暗示着宁静与孤独。
  • 金笳:送别的乐器,寓意着离别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卧”指的是什么?
    A. 站立
    B. 躺着
    C. 行走

  2. “蒹葭玉笛秋云远”中的“蒹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欢乐
    C. 淡淡的惆怅与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惬意;而杜甫的《秋夕》则侧重于描写秋天的孤寂与思考,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经解读》

以上是对《早秋有客过访村居》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期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其七 次韵答范汝受,兼东陈散木,时散木以《含影词》属订 念奴娇 念奴娇 送梦蘧北游 念奴娇(次洋州王郎中韵) 念奴娇 吴门返棹,路过三塘,晤周格人。见示何铁画扇并词,即次元韵 念奴娇 其一 和雪堂先生感春 念奴娇 夏日看荷花作 念奴娇 念奴娇(寿洪云岩) 念奴娇 除夕咏梅次常国武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囫囵吞枣 包含垤的词语有哪些 山立 文字旁的字 兼包并容 天眼 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遭遇运会 海中捞月 一见钟情 肉字旁的字 纳忠效信 龠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金针度人 提土旁的字 责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