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时间: 2025-05-03 21:43:51

诗句

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

群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

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

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51

原文展示: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作者: 方干 〔唐代〕

上德由来合动天,
旌旗到日是丰年。
群书已熟无人似,
五字研成举世传。
莫道政声同宇宙,
须知紫气满山川。
岂唯里巷皆苏息,
犹有恩波及钓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上德的政事能够感动天地,象征着丰年的到来。虽然书籍和学问已经广泛流传,但在世人中却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政声的影响不仅仅是宇宙间的声音,更应该知道紫气弥漫在山川之间。并非只有城里小巷才能安定,连渔船上也有所感受到恩惠的波及。

注释:

  • 上德:指高尚的德政。
  • 动天:感动天地,形容德政的巨大影响。
  • 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这里象征丰年的标志。
  • 群书已熟:指许多书籍都已被人熟知。
  • 五字:指五言诗,代表着一种文学形式。
  • 紫气:象征吉祥的气象,代表良好的政事。
  • 恩波:恩惠的波动,表示良好的政事带来的影响。

典故解析:

  • 紫气东来:源于《周易》,指吉祥的气象,常用于形容好事的来临。
  • 钓船:象征渔民生活,隐喻政事的恩泽普及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835年-881年),字子干,号青溪,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博学多才,以诗名世,尤其擅长五言诗。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政治、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德政的赞美,表达了对良好治理的向往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怀。

诗歌鉴赏: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通过对“德”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理想社会的愿景。诗中开篇即以“上德”二字点明主题,强调德政的重要性。接着提到“旌旗到日是丰年”,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良政带来的丰收与繁荣。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提到“群书已熟无人似”,表明虽然知识已广泛传播,但真正理解和践行德政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失望。

“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这一句更是深化了诗的意境,指出良政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表面,而是深深扎根于自然和人心之间。最后两句通过“里巷苏息”和“恩波及钓船”,强调了德政的普及性,让人感受到治理之恩的广泛性,不仅城市受益,连乡村的渔民也能感受到良政的恩惠。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德由来合动天:高尚的德政自古以来就能感动天地,强调德政的重要性。
  2. 旌旗到日是丰年:良政施行,象征着丰收的年景,形象而生动。
  3. 群书已熟无人似:虽然书籍众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反映了对知识传播的无奈。
  4. 五字研成举世传:五言诗的成就能够留传于世,展现了文学的力量。
  5. 莫道政声同宇宙:不要以为政声如同天地间的声音,强调其深远影响。
  6. 须知紫气满山川:真正的政声是自然与人心的共鸣,象征着理想的政局。
  7. 岂唯里巷皆苏息:不仅城镇安宁,连乡村也因德政而受益。
  8. 犹有恩波及钓船:政声的恩惠甚至波及到渔民,展现了广泛的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政比作“紫气”,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夸张:强调德政的影响力,如“动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是强调德政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影响力,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治理的期待与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德、治理的根本,象征着社会的良好风气。
  • 紫气:吉祥、繁荣的象征,寓意着良好的政策带来的福祉。
  • 旌旗:象征着丰年的到来,代表着统治者的威望与成就。
  • 钓船:代表普通百姓的生活,表达德政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德由来合动天”中的“上德”是什么意思? A. 高尚的德政
    B. 低下的道德
    C. 一种文学形式
    D. 个人修养

  2. 诗中提到“紫气”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吉祥与繁荣
    C. 战争
    D. 贫困

  3.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德政的影响范围是: A. 仅限于城市
    B. 乡村也受益
    C. 只影响上层
    D. 没有影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写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和对和平的渴望。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思乡之情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德政上睦州胡中丞》在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前者表现了个人的忧国忧民,后者则强调了良政的普及与影响。两者均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其十 蝶恋花 春夜闺思 蝶恋花 重游日本 蝶恋花 其八 蝶恋花 蝶恋花 相思鸟 蝶恋花 其一 调粉饵喂金鱼 蝶恋花 其一 谢星洲黄伯权老伯招宴 蝶恋花 琴调有潇湘夜雨之曲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偏名 包含乘的词语有哪些 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才藻富赡 鼻字旁的字 府庠 谷字旁的字 方圆可施 包含株的词语有哪些 须髭 原形毕露 面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心荡神驰 支骸 进退两难 科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