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54
漳南罢郡如之任,
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
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
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
又应何处救苍生。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漳南地区,官员的职责已经结束,二十四个州的人民纷纷前来迎接他。停靠在岸边的船上,旗帜飘扬,邮差恭敬地拜见;在连绵的山峦中,风雨交加,行人艰难跋涉。月光下,我倚着船桨在渔浦吟唱,花影下,我骑马醉卧于凤城。此时圣主在思虑治理之事,又该在哪里去救助苍生呢?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子猷,号香山,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后居于福建。方干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首诗作于方干任漳州郡守期间,表达了他对离任的感慨,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方干在漳南任职期间的感受与思考。开篇即以“罢郡”引入,表达了他对即将离任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景象,二十四州的人们前来迎接,显示了他在任期间的威望和影响力。
“泊岸旗幡邮吏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诗人用“旗幡”与“邮吏”的意象,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重与依依不舍。接下来的“连山风雨探人行”,则展现了自然的变幻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风雨中艰辛的生活。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内心的吟唱与醉意,表现了他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圣主此时思共理”,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生计的关心。诗的结尾发出感慨,询问圣主应如何拯救苍生,表达了对人民困苦的深刻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展现了方干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以离别为起点,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方干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州”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