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亲故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亲故》

时间: 2025-05-02 20:03:54

诗句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54

原文展示

漳南罢郡如之任,
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
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
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
又应何处救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漳南地区,官员的职责已经结束,二十四个州的人民纷纷前来迎接他。停靠在岸边的船上,旗帜飘扬,邮差恭敬地拜见;在连绵的山峦中,风雨交加,行人艰难跋涉。月光下,我倚着船桨在渔浦吟唱,花影下,我骑马醉卧于凤城。此时圣主在思虑治理之事,又该在哪里去救助苍生呢?

注释

  • 漳南:指的是漳州南部地区。
  • 罢郡:指的是官员辞去职务。
  • 二十四州:泛指周围的众多州县。
  • 泊岸:停靠在岸边。
  • 旗幡:指的是船上的旗帜。
  • 邮吏:指的是负责传递消息的官吏。
  • 探人行:在风雨中探寻行人。
  • 倚棹:依靠船桨。
  • :吟唱。
  • 醉凤城:可能是指漳州的一个地方,描绘了醉意朦胧的景象。
  • 圣主:指的是当时的皇帝。
  • 苍生:老百姓,人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子猷,号香山,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后居于福建。方干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方干任漳州郡守期间,表达了他对离任的感慨,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方干在漳南任职期间的感受与思考。开篇即以“罢郡”引入,表达了他对即将离任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的景象,二十四州的人们前来迎接,显示了他在任期间的威望和影响力。

“泊岸旗幡邮吏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诗人用“旗幡”与“邮吏”的意象,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重与依依不舍。接下来的“连山风雨探人行”,则展现了自然的变幻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风雨中艰辛的生活。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内心的吟唱与醉意,表现了他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圣主此时思共理”,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生计的关心。诗的结尾发出感慨,询问圣主应如何拯救苍生,表达了对人民困苦的深刻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展现了方干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漳南罢郡如之任:表达了离职的情景,特指在漳南地区辞去官职。
  2. 二十四州相次迎:描绘周围各州人民的热情迎接。
  3. 泊岸旗幡邮吏拜:生动描写在岸边迎接的情景,体现人们的尊重。
  4. 连山风雨探人行:描绘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暗示生活的艰辛。
  5. 月中倚棹吟渔浦:表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沉醉。
  6. 花底垂鞭醉凤城:展现醉意朦胧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圣主此时思共理:提及皇帝对治理国家的思考,表现政治关怀。
  8. 又应何处救苍生:发出对百姓困境的忧虑,表达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泊岸旗幡”与“连山风雨”形成对仗。
  • 拟人:将风雨描绘成探寻人行,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将人们的情感和自然景色结合,展现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起点,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漳南:象征着离别与责任。
  • 二十四州:象征着人们的热情与团结。
  • 泊岸:象征着平静的离别时刻。
  • 旗幡:象征着尊重与荣耀。
  • 月中: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苍生:象征着广大人民的苦难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干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州”指的是?

    • A) 二十四个国家
    • B) 二十四个州县
    • C) 二十四个城市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B) 对苍生困境的忧虑
    • C) 对个人成就的骄傲

答案:

  1. B) 唐代
  2. B) 二十四个州县
  3. B) 对苍生困境的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李白《将进酒》: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方干与杜甫:方干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现实与苦难。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关心社会与人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干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禅智寺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过阴陵 宫词二首 题画僧二首(前篇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 戏颜郎中猎 夏日梅溪馆寄庞舍人 五弦 酬武蕴之,乙丑之岁始见华发余自悲遂成继和 题重居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遵养晦时 包含姱的词语有哪些 蛙鸣蚓叫 综博 靣字旁的字 良时美景 子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进贤进能 寸地尺天 台门 金字旁的字 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假意虚情 兀字旁的字 包含并的词语有哪些 雄风 兴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