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花影

《花影》

时间: 2025-05-02 08:11:23

诗句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却教 一作:又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23

原文展示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瑶台上重重叠叠的花影,尽管几次叫仆人来打扫,却始终无法清扫干净。刚刚被太阳收拾走的花影,却又让明月重新送了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重叠叠:形容重叠的样子,表示层次多。
  • 瑶台:传说中的美丽宫殿,象征着高雅和仙境。
  • 呼童:召唤小仆人。
  • 扫不开:指无法清扫干净。
  • 明月:指月亮,象征清冷和宁静。

典故解析:

  • 瑶台:在古代文学中,瑶台常被描绘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高洁和美好的理想境界。
  • 明月:在中国诗歌中,月亮常常象征思念、孤独和清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具政治家身份。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轼政治生涯起伏不定之际。他在诗中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花影》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瑶台上花影的重重叠叠,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通过“几度呼童扫不开”的反复,传达出一种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似乎在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难以永驻的感慨。太阳与明月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轮回和变化。苏轼在其中不仅描写了花影的美丽,更抒发了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令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不禁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重叠叠上瑶台:描绘了瑶台上的花影,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几度呼童扫不开:反映出人对自然美的无奈与无力,强调花影的难以消散。
  3. 刚被太阳收拾去:太阳的出现象征着白天的来临,花影被阳光照射下消失。
  4. 却教明月送将来:月亮的出现则代表夜晚的降临,花影又在月光的映照下重新显现,暗示着美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影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常常引发人们对美的追求。
  • 瑶台:代表理想的生活境界,向往的美好空间。
  • 太阳与明月:象征时间的流转,表现昼夜交替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乡愁

  2. “几度呼童扫不开”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时间的流逝
    B.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花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亮与自然,情感上更加豪放,而苏轼的《花影》则细腻而含蓄,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隔浦莲近 午梦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隔浦莲近 斗百花·闰花朝 斗百花(汶妓褚延娘) 斗百花 斗百花月夜残荷 斗百花 老友槃公院中二月榴开,属为赋之 斗百花 闰花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篇累牍 包含笄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碎花 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丢眼色 贝字旁的字 旗帜 隐恶扬善 竹筱 省欲去奢 梦断 负屈衔冤 首字旁的字 甲乙丙丁 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