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岭上老人

《赠岭上老人》

时间: 2025-04-29 06:33:17

诗句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3:17

原文展示

赠岭上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骨骼如鹤般瘦削,白发如霜,心中已然灰暗,似乎经历了无数沧桑;他身边的青松被亲手栽植,紧紧环抱着他。诗人问这位老人在大庾岭上生活了多久,是否见证过南迁几次的历史变迁。

注释

  • 鹤骨:形容老人的骨骼瘦削如鹤,暗示他的高洁与衰老。
  • 霜髯:白发如霜,说明老人年事已高。
  • 青松:象征长寿与坚韧,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 大庾岭:指位于今广东和江西交界的一座山岭,历史上是南迁的重要通道。
  • 南迁:指的是南方的迁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多次迁徙,如五胡乱华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因而他的作品深受时代变迁影响,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老人的敬仰与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人和青松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开头两句,"鹤骨霜髯心已灰",生动地呈现了老人的形象。他的身体虽衰老,但内心的坚韧与智慧却依然存在。接着"青松合抱手亲栽",不仅描绘了青松的生机与稳重,还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情厚谊。

最后两句“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则引出了历史的回顾,诗人通过询问老人的经历,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诗中蕴含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老人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鹤骨霜髯心已灰:描绘老人骨骼瘦削如鹤,白发如霜,暗示其年迈和内心的疲惫。
  • 青松合抱手亲栽:青松是他亲手栽种,象征着坚韧和长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问翁大庾岭头住:通过提问引入对老人的生活环境的好奇,暗示对历史的追溯。
  • 曾见南迁几个回:询问老人是否见证过历史的迁徙,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人的形象与“鹤骨”相比较,传达了其高洁的品质。
  • 拟人:青松“合抱”动作,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温情。
  • 对仗:每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敬畏,探讨了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与孤独,代表老人的品格。
  • :象征衰老,传达生命的无常。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 A. 衰老
    • B. 坚韧
    • C. 变化
  2. “鹤骨霜髯”描绘的是哪种状态?

    • A. 年轻
    • B. 中年
    • C. 年迈
  3. 大庾岭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

    • A. 战争
    • B. 迁徙
    • C. 建筑

答案

  1. B. 坚韧
  2. C. 年迈
  3. B. 迁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空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柳梢青三首 其二 柳梢青三首 其一 柳梢青 柳梢青(蜡梅) 柳梢青 柳梢青题疏影词 柳梢青 柳梢青 郭石公示古瓢居叶韵新诗集句 柳梢青 题画 柳梢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硕字的正确读音及拼音详解_硕的发音与用法 危机四伏 一尺寒光 包含英的词语有哪些 圪蹴 泉结尾的成语 安富恤穷 换脑筋 齊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一字开头成语大全_一字成语及解释 寿的繁体字怎么写_寿字繁体书写教学 立盹行眠 有问必答 红莲 蛇皮 女足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女足的正确读音与书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