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3:17
赠岭上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骨骼如鹤般瘦削,白发如霜,心中已然灰暗,似乎经历了无数沧桑;他身边的青松被亲手栽植,紧紧环抱着他。诗人问这位老人在大庾岭上生活了多久,是否见证过南迁几次的历史变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因而他的作品深受时代变迁影响,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老人的敬仰与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人和青松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开头两句,"鹤骨霜髯心已灰",生动地呈现了老人的形象。他的身体虽衰老,但内心的坚韧与智慧却依然存在。接着"青松合抱手亲栽",不仅描绘了青松的生机与稳重,还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情厚谊。
最后两句“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则引出了历史的回顾,诗人通过询问老人的经历,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诗中蕴含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老人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敬畏,探讨了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鹤骨霜髯”描绘的是哪种状态?
大庾岭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空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