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15:48
春日即事
——耿湋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
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
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在春日的清晨,邻里之间的阳光洒满大地,我刚刚披衣起床,脑中仍是昨夜的醉意。厨房里的火焰已经不再是往日的样子,树林中一片新绿,万物复苏。果树的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清澈的泉水流淌随着地形的起伏。清明节即将到来,戴胜鸟的鸣叫已经可以听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古人常在此时扫墓、踏青,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惭愧,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作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及生活的感悟。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在闲暇中感受到春光的美好,故而作此诗。
《春日即事》是一首描写春日清晨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以“邻里朝光遍”引入,生动地描绘了阳光洒满大地,周围环境的明亮与温暖。紧接着“披衣夜醉醒”,既表现了诗人从醉梦中醒来的状态,也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这里通过厨房的变化和树林的新绿,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复苏。诗人在这里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生动而形象。接下来的“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则表达了自然界的生长与变化是多么的和谐美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最后一句“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清明节即将到来,戴胜鸟的鸣叫成了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邻里朝光遍”表达了什么意境?
A. 人们在晨曦中活动
B. 夜晚的孤寂
C. 生活的烦恼
“庖厨非旧火”中“旧火”指的是什么?
A. 过往的生活状态
B. 旧的食物
C. 旧的朋友
清明节的到来,诗中用什么来表现春天的气息?
A. 鸟鸣
B. 花开
C. 风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