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即事

《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8-07 18:22:48

诗句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

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

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8:22:48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
——耿湋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
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
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清晨,邻里之间的阳光洒满大地,我刚刚披衣起床,脑中仍是昨夜的醉意。厨房里的火焰已经不再是往日的样子,树林中一片新绿,万物复苏。果树的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清澈的泉水流淌随着地形的起伏。清明节即将到来,戴胜鸟的鸣叫已经可以听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邻里:指邻居,周围的人。
  • 披衣:穿上衣服。
  • 醉醒:从醉酒中清醒过来。
  • 庖厨:厨房。
  • :不是。
  • 旧火:指以前的火焰,隐喻旧的生活状态。
  • 林木:树林和树木。
  • 接果:指果树的结果,意指自然变化。
  • 移天性: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 疏泉:清澈的泉水。
  • :顺着,跟随。
  • 清明:指清明节,春天的重要节日。
  • 戴胜:一种鸟,春天常见,鸣叫声悦耳。

典故解析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古人常在此时扫墓、踏青,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惭愧,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主,作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之时,诗人以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及生活的感悟。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在闲暇中感受到春光的美好,故而作此诗。

诗歌鉴赏

《春日即事》是一首描写春日清晨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以“邻里朝光遍”引入,生动地描绘了阳光洒满大地,周围环境的明亮与温暖。紧接着“披衣夜醉醒”,既表现了诗人从醉梦中醒来的状态,也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这里通过厨房的变化和树林的新绿,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复苏。诗人在这里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生动而形象。接下来的“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则表达了自然界的生长与变化是多么的和谐美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

最后一句“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清明节即将到来,戴胜鸟的鸣叫成了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邻里朝光遍:描绘了清晨的阳光洒满邻里,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2. 披衣夜醉醒:诗人刚从醉酒中清醒过来,表现出一种慵懒而又惬意的状态。
  3. 庖厨非旧火:厨房里不再使用旧的火,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新生。
  4. 林木发新青:树林中的树木焕发出新的生机,隐喻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5. 接果移天性:果树的生长随季节而变化,表现出自然界的法则。
  6. 疏泉逐地形:泉水随着地形的变化流淌,体现出自然的流动性与灵动感。
  7. 清明来几日:提到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暗示着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8. 戴胜已堪听:戴胜鸟的鸣叫成为春日的音乐,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阳光比作温暖的照耀,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拟人:将果树与泉水赋予生命,展现自然的生机。
  • 对仗:如“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光:象征新生、新的开始。
  • 庖厨:家常生活的象征,住处的温暖。
  • 林木: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 清明:传统节日,象征着怀念与祭奠。
  • 戴胜:春天的使者,生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邻里朝光遍”表达了什么意境?
    A. 人们在晨曦中活动
    B. 夜晚的孤寂
    C. 生活的烦恼

  2. “庖厨非旧火”中“旧火”指的是什么?
    A. 过往的生活状态
    B. 旧的食物
    C. 旧的朋友

  3. 清明节的到来,诗中用什么来表现春天的气息?
    A. 鸟鸣
    B. 花开
    C. 风吹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春天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鸟鸣涧》:描绘自然景色与幽静生活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比较《春日即事》和杜甫的《春望》,两者虽同为春天主题,但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蕴含更深的社会忧虑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优秀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唐诗。
  • 《古诗词解读》: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与主题。

相关查询

眼儿媚(社日) 眼儿媚 其二 雨窗即事 眼儿媚 眼儿媚 贺友人新婚 眼儿媚 秋海棠 眼儿媚 眼儿媚 眼儿媚•江上鸳鸯 眼儿媚 题画屏秋思图 眼儿媚(钱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兵器 耕田 身星 雪鸿指爪 威吓 生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隐若敌国 识大体,顾大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洗心革意 齐字旁的字 代用品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