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鹭

《鹭》

时间: 2025-07-27 08:35:44

诗句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

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5:44

原文展示:

无事时来立葑田,
几回惊去为归船。
霜姿不特他人爱,
照影沧波亦自怜。

白话文翻译:

在无事的时候,我来到葑田边,
几次被归来的船只惊起。
这霜白的身姿不仅仅是他人所喜爱,
在这波光粼粼中,我也怜惜自己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事:没有事情。
  • 葑田:指一种水田,主要种植水葱的地方。
  • 惊去:受到惊吓而飞走。
  • 归船:返回的船只。
  • 霜姿:形容白鹭的身姿如霜般洁白。
  • 沧波:指波涛汹涌的水面。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霜姿”可能暗示了白鹭的高洁与优雅,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1070-1135),字宗懋,号惭愧,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鹭》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纯真、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鹭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美的热爱。诗的开头以“无事时来立葑田”引入,暗示诗人寻求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葑田的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也是诗人心境的外化。接着,几次“惊去为归船”中,白鹭的惊飞不仅体现了它的灵动,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霜姿不特他人爱”一句,进一步深化了白鹭的意象,不仅是他人喜爱的对象,也是诗人自我欣赏的对象。诗人将自身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怜惜的情感。最后一句“照影沧波亦自怜”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不仅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也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事时来立葑田”: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来到葑田边,意境清新,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状态。
  2. “几回惊去为归船”:白鹭几次因归来的船只而受到惊吓,生动描绘了白鹭的灵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3. “霜姿不特他人爱”:白鹭的高洁身姿,诗人不仅发现了他人的喜爱,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的欣赏。
  4. “照影沧波亦自怜”:在波光中,诗人对自己影子的怜惜,暗示了一种孤独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鹭的形象比作霜,突出其洁白与高雅。
  • 拟人:白鹭的惊飞赋予其生命的灵动性。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自怜,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鹭:象征高洁、纯净的理想,亦是诗人自我认同的化身。
  • 葑田:自然环境的象征,代表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沧波: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葑田”是什么? A. 水田
    B. 稻田
    C. 荒地
    答案:A

  2. “霜姿”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外貌
    B. 白鹭的身姿
    C. 冰雪的景象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叶绍翁《鹭》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专注于白鹭的灵动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而后者则关注于草的生命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指南》
  • 《叶绍翁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六 竹桥 皇太子生辰二首 其一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 籐枕诗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书锁树谏图 春雪阻观梅花两诗嘲之 其二 正月三日同诸亲从叔祖阁学登宁寿观东西山寻 马当山水府庙 堂中安奉高宗寿皇今上御书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额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文艺家 男耕妇织 龠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巾字旁的字 接贵攀高 椎杀 寸马豆人 出幽升高 包含咂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包含锦的词语有哪些 解甲释兵 假分数 温奥 抽胎换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