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8:48
秋水漫长堤,郊原上下迷。
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耳厌蛙声极,沤生雨点齐。
渚间牛不办,谁为扫阴霓。
秋水沿着长堤缓缓流淌,郊野的景色在上下之间显得朦胧迷离。孤零零的城池用木板筑成,远处的高树上可见鸟巢栖息。耳边的蛙声让人厌倦,雨点和泡沫相互交融。水边的牛不在忙碌,究竟是谁来为这阴霓扫除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退庵,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朴素。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可能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的淡漠。诗中描绘的秋水与景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观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水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秋水漫长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长堤的宁静与广阔,营造了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接下来的“郊原上下迷”则进一步强调了秋水与郊野之间的迷离景象,使人感到一种时空的错位,仿佛身处于一个如梦如幻的境地。
在“孤城闭板筑”中,诗人用“孤城”来象征人类的孤独与无奈,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疏离感。而“高树见巢栖”则通过高树和鸟巢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安宁。
“耳厌蛙声极”一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厌倦,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宁静。接下来“沤生雨点齐”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捕捉,诗人在细微的观察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一句“渚间牛不办,谁为扫阴霓”则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描绘了宁静的水边,牛的闲适与无所事事,隐约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充分体现了梅尧臣作为田园诗人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孤城闭板筑”中的“孤城”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快乐
d) 富饶
诗中提到的“耳厌蛙声极”是在表达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厌倦
c) 愤怒
d) 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