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13
和何斯举戒食牛
饥肠慕膻腥,如渴待拾法。
虽穷爪掌劳,不助唇吻湿。
属厌能几何,忍复贵难得。
三牺良可哀,一割傥未急。
贪夫恣糜烂,粱稻委鹅鸭。
鸾刀久纷纶,馀胾犹在幕。
宁思百亩间,功大等黔赤。
翻令杂杂豚,就死不见白。
置食为三叹,起坐或忘帻。
若人妙箴规,隐恻鬼神泣。
由仪见古风,未使斯文缺。
药石知良医,乐饵止过客。
仁言可绅书,善应知响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饥饿的渴望和对牛肉的向往。饥肠辘辘,像干渴时等待清泉一样。即使手脚疲惫,也无法滋润干渴的双唇。对于饥饿的厌倦能有多少呢?忍耐又何其艰难。三只牺牲的牛真令人可怜,割肉的时候却并不急迫。贪婪的人恣意挥霍,稻谷与鹅鸭随意丢弃。刀子已经久未磨砺,剩余的肉还在帷幕上。宁愿想着那百亩良田,功绩大得像黔地的赤土。即使杂乱的猪群,就算死去也看不见肉。为了食物而叹息三声,坐起或许会忘掉头巾。若有人能给出妙计,连鬼神都为之感动。由此可见古代的风尚,未让文雅之风缺失。药石知道良医,乐于给过路人饵食。仁义之言可以写成绅士的书,善于应对的声音能够聚集。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问题,关注民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经济困窘的时期,人民生活苦难,饥饿问题严重。诗人通过对牛肉的渴望,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饥饿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匮乏时的渴望与无奈。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饥肠慕膻腥”生动描绘了饥饿的状态,“贪夫恣糜烂”则揭示了社会上贪婪的现象,令人深思。诗人以牛肉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反思,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
从整体上看,诗歌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刻。李弥逊通过对古代风尚的回顾,强调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追求与坚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感受,更引发了对社会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饥肠慕膻腥,如渴待拾法。
描述饥饿之急迫,渴望肉类的滋味,如同干渴时渴望水源。
虽穷爪掌劳,不助唇吻湿。
虽然手脚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滋润干渴的嘴唇。
属厌能几何,忍复贵难得。
对于饥饿的厌倦能有多少,忍耐又何其艰难。
三牺良可哀,一割傥未急。
三只牛可怜,割肉的时候却不急迫。
贪夫恣糜烂,粱稻委鹅鸭。
贪婪的人随意挥霍,粮食和鸭鹅都被丢弃。
鸾刀久纷纶,馀胾犹在幕。
牛刀早已生锈,剩下的肉仍在帷幕上。
宁思百亩间,功大等黔赤。
宁愿想着百亩良田,功绩与黔地的赤土相等。
翻令杂杂豚,就死不见白。
即使杂乱的猪群,死去的肉也看不见白色。
置食为三叹,起坐或忘帻。
为了食物而叹息,坐起时也许会忘掉头巾。
若人妙箴规,隐恻鬼神泣。
如果有人能给出妙计,连鬼神都为之感动。
由仪见古风,未使斯文缺。
从古代风尚中可以看到,未让文雅之风缺失。
药石知良医,乐饵止过客。
药石知道良医,乐于给过路人饵食。
仁言可绅书,善应知响集。
仁义之言可以写成绅士的书,善于应对的声音能够聚集。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物质匮乏的深刻反思,对贪婪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呼唤,展现了人性中的欲望与人文精神的冲突。
诗中提到的“饥肠”主要指什么?
“贪夫恣糜烂”中的“贪夫”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三牺”指的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弥逊的《和何斯举戒食牛》这首诗的内涵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