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时间: 2025-05-06 19:32:05

诗句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2:05

原文展示: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李廌 〔宋代〕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白话文翻译:

平时我常常想象着高山的壮丽景象,但在城市中却感到局促不安。今天我终于登上了嵩山的诸峰,心情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我怎能乘坐海上的木筏远行,最终还是希望在山川之间安度晚年。

注释: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局蹐:局促不安的样子。
  • 城郭:指城市。
  • 诸峰胜:指嵩山的各个山峰。
  • 幽情:深沉的情感。
  • 寥廓:广阔无垠。
  • 海桴:海上的木筏。
  • 丘壑:山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创作于丙子年(具体年份不详)三月十二日,诗人游历嵩山,宿于峻极中院,感叹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山川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人长期生活在城市,感到压抑和局促,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这次游历嵩山,让他有机会释放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生活的局促和山川生活的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高山的向往,又表达了在城市中的压抑感。而“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则描绘了诗人登上嵩山后的心情变化,情感在广阔的天地间得到了释放。最后两句“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生活的最终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诗人平时常常想象着高山的壮丽景象,但在城市中却感到局促不安。
  •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今天我终于登上了嵩山的诸峰,心情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我怎能乘坐海上的木筏远行,最终还是希望在山川之间安度晚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城市生活的局促和山川生活的自由,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拟人:“幽情散寥廓”中的“散”字,赋予了情感以动态,仿佛情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比城市和山川的不同生活体验,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山川生活的最终向往。

意象分析: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象征着诗人对高山的向往。
  • 局蹐:局促不安的样子,象征着诗人在城市中的压抑感。
  • 寥廓:广阔无垠,象征着诗人登上嵩山后的心情变化,情感在广阔的天地间得到了释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时峥嵘想”中的“峥嵘”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势高峻 B. 城市繁华 C. 心情激动 D. 天气变化

  2. 诗中“焉能乘海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远行探险 B. 安度晚年 C. 回归自然 D. 追求自由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向往和敬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廌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而李廌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在城市中的压抑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廌的这首诗。

相关查询

杭州郡斋南亭 寄卫拾遗乞酒 乞酒 同诸公会太府韩卿宅 宴光禄田卿宅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 早夏郡楼宴集 霁后登楼 春晚雨中 咏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民 餪生 鬼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年高德勋 年谊世好 包含烤的词语有哪些 垂死挣扎 轻骑减从 田字旁的字 唤铁 唇齿之戏 兴味索然 高字旁的字 山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