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7:07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作者: 苏轼 〔宋代〕
诗歌内容:
将军已筑坛,后来裨将欲登难。
已惊老健苏梅在,更作风流王谢看。
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
洒落江山外,留与人间激懦官。
这首诗描绘了将军为张平阳所筑的祭坛,后来的裨将想要登坛祭拜却感到困难。苏梅在老年时仍然显得健朗,令人感叹,更有王谢家族的风流才气。出门在外,知书达理,心中充满了智慧,瘦弱的身体却让人觉得他应该用言辞来雕琢人生。诗中表达了对江山的感慨,留下了对官场懦弱的激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才华闻名于世,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后的时期,正是他人生低谷时的感慨与反思。诗中通过对将军和裨将的描绘,反映出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将军与裨将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古代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将军已筑坛,隐喻着历史的沉淀与英雄的逝去,后来的裨将却感到登坛的困难,似乎暗示着当代人难以追随前贤的足迹。接着提及苏梅与王谢,显示出诗人对才子风流的向往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全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下懦弱官场的批判。苏轼通过对比,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在“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这一句中,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表达的迫切感跃然纸上,彰显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揭示了他对社会的关切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才华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悲悯情怀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哪类人?
A. 军事将领
B. 风流才子
C. 士人
D. 平民
诗中的“洒落江山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现实的不满
D. 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的“雕肝”意指什么?
A. 追求力量
B. 表达深刻的思想
C. 追求财富
D. 学习知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饮酒作乐,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而苏轼则在《村醪二尊献张平阳》中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批判,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两位诗人的风格各具特色,相互映衬,丰富了中国古诗词的内涵。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