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04
原文展示:
从德邻至邓城访魏道辅故屋怀道符 李廌 〔宋代〕
孟春属佳辰,驾言从郡丞。 蓐食戒徒御,篝火事徂征。 方舟绝横汉,适彼樊侯城。 缅怀昔封君,能使晚周兴。 千龄想风概,慨叹岸与陵。 故城若墟落,邑屋袖可凭。 盘飧倦举箸,幅幅气拂膺。 古寺蔽榛甓,破舍余残僧。 人言魏徵君,於焉常曲肱。 窭居三十年,蔚然以诗鸣。 人忧不改乐,信哉贤者能。 常闻有四友,作堂在郊垧。 我虽樗栎材,臭味亦其朋。 会当从飞盖,清夜一来登。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美好的时光,我驾车随同郡丞出行。 清晨匆匆进食,告诫随从准备出发,点燃篝火踏上征途。 乘船横渡汉水,前往樊侯的城池。 怀念昔日封君,他们能使晚周复兴。 千年之后,想象他们的风采,感慨地貌变迁。 古城如同废墟,房屋依稀可辨。 面对饭菜,我无心举筷,心中充满感慨。 古老的寺庙被荆棘遮蔽,破败的僧舍中残留着僧人。 人们说魏徵君,在这里常常简朴生活。 贫困中居住三十年,却以诗歌闻名。 即使人们忧虑,他依然快乐,真是贤者能做到的。 常听说他有四位朋友,在郊外建堂。 我虽是平凡之材,但志趣相投。 总有一天,我将随同飞盖,在清夜登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廌在初春时节,随同郡丞出行至邓城,访问魏道辅故居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魏道辅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缅怀昔封君,能使晚周兴”一句,表达了对魏道辅的敬仰,认为他能像古代封君一样,使国家复兴。而“千龄想风概,慨叹岸与陵”则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千年之后,地貌已变,但历史人物的风采依然令人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魏道辅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魏徵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魏徵 B. 魏征 C. 魏道辅 D. 魏文侯
诗中“千龄想风概,慨叹岸与陵”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B. 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C.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D. 对个人遭遇的悲叹
诗中“我虽樗栎材,臭味亦其朋”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我虽平凡,但志趣相投 B. 我虽平凡,但才华横溢 C. 我虽平凡,但地位显赫 D. 我虽平凡,但生活富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