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时间: 2025-05-07 21:39:05

诗句

泉南南蒲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9:05

原文展示: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李廌 〔宋代〕 泉南南蒲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泉南的南蒲就是指南溟,那里的瘴气浓重,让人无需清醒。想象着面对文书烦恼时,搔首无措,最终在刺桐花下学习兰亭序。

注释: 字词注释:

  • 泉南:指福建泉州一带。
  • 南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南方的某个地方。
  • 南溟:指南海。
  • 瘴雾: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因湿热而产生的雾气,常带有毒性。
  • 文书:指公文或书籍。
  • 搔首:用手抓头,表示烦恼或思考。
  • 刺桐花:一种植物,花色艳丽。
  • 兰亭:指《兰亭序》,王羲之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作。

典故解析:

  • 兰亭序:王羲之于东晋时期在兰亭(今浙江绍兴)与友人聚会时所作的序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字方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送别友人元勋不伐赴泉南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和对南方环境的描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泉南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行为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南方环境的独特感受。诗中“瘴雾熏人不用醒”一句,既描绘了南方特有的自然环境,也隐喻了友人即将面临的艰难处境。而“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学习精神的赞赏和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泉南南蒲是南溟”,点明了地点和方向,泉南指南方的泉州,南蒲可能是一个地名,南溟则指南海,这里可能是比喻泉南的偏远和荒凉。
  • 第二句“瘴雾熏人不用醒”,用“瘴雾”形容南方湿热的气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不用醒”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几乎无法保持清醒。
  • 第三句“想对文书搔首罢”,想象友人在处理文书时的烦恼,“搔首”是烦恼的典型动作。
  • 第四句“刺桐花下学兰亭”,在刺桐花下学习兰亭序,表达了即使在恶劣环境中,友人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瘴雾”比喻南方湿热的气候。
  • 夸张:“不用醒”夸张地表达了环境的恶劣。
  • 想象:通过想象友人的行为,表达了对其的关心和期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关切,通过对南方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行为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途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雾:象征南方湿热的气候和恶劣的环境。
  • 刺桐花:象征美丽但环境艰苦的地方。
  • 兰亭:象征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溟”指的是什么? A. 南海 B. 南极 C. 南方的大湖 D. 南方的山脉

  2. “瘴雾熏人不用醒”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南方气候宜人,人们不需要清醒 B. 南方气候恶劣,人们几乎无法保持清醒 C. 南方气候温暖,人们喜欢睡觉 D. 南方气候干燥,人们需要多喝水

  3. 诗中的“兰亭”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种植物 C.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D. 一个古代的官职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 杜甫《送友人》:通过对友人前途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 李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别》在主题上相似,都是送别诗,但李廌的诗更注重对环境的描绘和对友人行为的想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李廌的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丹渡晴帆 九日登临安东城楼望昆明抚时感事赋长短句 十一月初六发平夷初出滇境怅然成咏 黔南驿中题壁 得刘仲鸿书感赋 山馆晓起 七星岩 顶山寺 七星岩 顶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玄圃积玉 成人之美 玉字旁的字 极且月 绿头巾 包含味的成语 出牧 舌字旁的字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发兵 吴王脍余 能上能下 麻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包含翅的成语 葱蔚洇润 包含给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