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

《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5:19:52

诗句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已燃薪禦冻,仍用楮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9:52

原文展示: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
已燃薪禦冻,仍用楮为衣。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

白话文翻译:

请求得到各种粮食,流浪的百姓找到依靠。
已经点燃薪柴御寒,依旧用树皮做衣服。
病弱的身体感受到新的温暖,消瘦的肌肤重新恢复了肥胖。
故乡虽然有房屋,在这里却能忘记归去。

注释:

  • 乞得:请求得到。
  • 仓粟:粮仓的谷物,指粮食。
  • 流民:指失去家园的百姓,流落在外。
  • :木柴。
  • 禦冻:抵御寒冷。
  • :指树皮,这里形容用树皮做衣服。
  • 蒙新暖:感受到新的温暖。
  • 羸肌:消瘦的肌肉。
  • 故乡:指作者的家乡。
  • 忘归:忘记回到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或饥荒时期,作者目睹流民的困苦,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呼吁施以援助,反映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诗歌鉴赏:

《赈饥篇赠程守 其二》是一首关心民生、同情流民的诗。诗中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流民在困境中求生的艰辛与希望。开头两句,诗人通过“乞得”和“流民获所依”的对比,展现了流民在失去家园后对粮食的渴求与依赖,揭示了他们的生存困境。接着,诗人描绘了流民艰苦的生活状态,尽管点燃了柴火取暖,但依然用树皮制作衣物,突出了他们的贫困和无奈。

在“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流民在受到救助后逐渐恢复的状态,表达了对善行的感激与希望。最后两句则蕴含了一种对流浪生活的淡淡释然,虽然故乡有屋,却在此处找到了暂时的归属,体现了流民对生活的坚韧与适应。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得诸仓粟,流民获所依:请求得到粮食,流民找到了生活的依靠。
  • 已燃薪禦冻,仍用楮为衣:已经点燃柴火来抵御寒冷,却依然用树皮做衣服,突显生活的艰难。
  • 病骨蒙新暖,羸肌复旧肥:病弱的身体感受到新的温暖,消瘦的身体渐渐恢复,展现希望的曙光。
  • 故乡虽有屋,此处可忘归:虽然故乡有房屋,但在这里可以暂时忘却归去的思念,表现了一种对当下的接受与释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乞得”与“获所依”,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薪”与“楮”对比,生动描绘了流民的艰苦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流民的同情与关心,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社会救助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仓粟:象征着生存与希望,流民对粮食的渴望。
  • :抵御寒冷的象征,体现流民对生活的坚持。
  • 楮衣:代表贫困与无奈,流民不得不以树皮为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民获所依”的意思是: A. 流民失去依靠
    B. 流民找到了依靠
    C. 流民回到故乡
    答案:B

  2. “已燃薪禦冻”中的“薪”指: A. 柴火
    B. 食物
    C. 衣服
    答案:A

  3. 诗中表现流民生活艰难的意象是: A. 新暖
    B. 楮为衣
    C. 故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徐积的这首诗更加直接表现了对流民的同情,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哀叹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两者都关心社会底层,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 游灵公观 秋日送别 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 镂鸡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察察为明 生字旁的字 惊諕 倒行逆施 欹垂 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便结尾的成语 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轰閎 纤介不遗 绞丝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上落 高垒深沟 蚍蜉撼大木 倦翼知还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