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43
纪危
作者: 刘敞 〔宋代〕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中流急回环,顷刻不可胜。
性命委自然,岂知所依凭。
堤旁多聚观,失色气崩腾。
孰不愿引手,而乏钩与绳。
嗟我亦天幸,既危乃复兴。
追思方厄时,汗出如洗冰。
侧闻前此者,覆溺已屡曾。
此事通为邦,长民可以惩。
因书作长诗,俾不忘战兢。
四月的河水急流湍急,狂风又在一旁助长。
船桨折断,船夫失去了本领。
在波涛汹涌的河中,瞬息之间难以把握。
性命寄托于自然,哪里知道依靠什么。
堤岸上聚集了许多人,面色苍白,气息急促。
谁不想要援手,却没有钩子和绳索。
唉,我也是天命所归,虽然危险却又得以复兴。
追忆当初艰难时,冷汗如冰水般流淌。
听说前面的人,已经多次遭遇溺水。
这事关百姓,长久以来可以警戒。
因此我写下这首长诗,为了不忘记警惕。
作者介绍:刘敞,宋代诗人,字德仁,号天池,生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一场险些丧命的水上事故后,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水灾的警惕和对民众安全的关心。
《纪危》是一首以水灾为背景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感慨与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四月激流与狂风形成的险境,迅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危急的氛围。诗中“舟人废其能”的描写,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将目光从个人的危机扩展到社会,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与无助。尤其是“堤旁多聚观,失色气崩腾”一联,既表现了围观者的惊恐,又暗示了对灾害的无能为力。最后,作者以“因书作长诗,俾不忘战兢”作结,表达了希望通过诗歌警示后人,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警觉。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蕴含着对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刘敞作为诗人的敏锐与深邃。
逐句解析: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描绘了四月时节河水急流的景象,怒风助长,形成了危险的环境。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船桨折断,船夫失去了划船的能力,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中流急回环,顷刻不可胜。
在急流中,船只无法稳定,瞬息万变,无法把握。
性命委自然,岂知所依凭。
生命托付给自然,无法得知依靠何物。
堤旁多聚观,失色气崩腾。
堤岸上聚集了许多人,面色苍白,气息急促,反映出人们的恐惧。
孰不愿引手,而乏钩与绳。
谁不想要援助,却没有可以依靠的工具。
嗟我亦天幸,既危乃复兴。
感叹自己也是幸运,虽然危险却又得以复兴。
追思方厄时,汗出如洗冰。
回想起艰难时刻,冷汗如冰水般流淌。
侧闻前此者,覆溺已屡曾。
听说之前有人已经多次遭遇溺水,警示人们的危险。
此事通为邦,长民可以惩。
这事关百姓,长久以来可以警戒。
因书作长诗,俾不忘战兢。
因此写下这首长诗,为了不忘记警惕。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表达了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珍惜生命。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河水是什么季节的?
诗中“舟人废其能”意思是?
作者为何写下这首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