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1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12:52
圣朝始悟文章弊,大霈首更诗赋科。白苇黄茅供一扫,英豪人物未消磨。
这首诗表达了在圣明的朝代,开始明白文章的弊端,而大霈(指科举考试)也开始注重诗赋的科目。白苇和黄茅可以用来轻松扫除,然而那些英豪人物的才华和气概却依然没有消失。
朱翌,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动的时期,以其诗作反映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为主题。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诗人通过对诗赋科目重视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对人才选拔机制的关注。
《次韵书事》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深刻思考,开头描述了圣明的朝代开始意识到文章的弊端,表明了作者对现状的关注和反思。在诗中,朱翌不仅指出科举制度的转变,也通过“白苇黄茅”的意象,展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则强调了英豪人物仍在,表明尽管社会有缺陷,但人才的潜力依旧存在。整体上,诗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诗通过对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人才的期待。尽管存在问题,但仍对社会的希望和英才的坚韧不拔充满信心。
“圣朝”指代什么?
A. 乱世
B. 明君的朝代
C. 平庸的朝代
答案:B
“白苇黄茅”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困
C. 简单生活
答案:C
诗中提到的“英豪人物”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杰出的人才
C. 文人
答案:B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朱翌的诗更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虽然题材不同,但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